刘备沉默了,诸葛亮每一句话,都像是敲击在他心坎上。
他背过身,望著窗外冰冷的月色,身影显得有些孤独和沉重。
他何尝不知道诸葛亮说的都是事实?
又何尝不想扛起那面大旗?
但那一步踏出,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他就真的成了和曹操“爭天下”的梟雄,而非“扶汉室”的忠臣了。
良久,良久。
书房內只有灯偶尔爆开的啪声刘备声音沙哑:
“你的苦心,我明白了。称帝之事,关乎国体,非此时所能议,亦非备之德行所能承受。”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並未打断。
刘备话锋一转,眼神变得坚定:
“然,曹贼居王位,势压天下。我若毫无表示,確如你所言,不足以號令四方,凝聚人心。”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巨大的决心:
“昔高祖创业,始於汉中。
光武中兴,亦基业於河內。
汉中,乃我大军下一步目標所在,亦是北上关中还於旧都之必经之路。”
他看向诸葛亮,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若诸君以为必要我可暂领汉中王之位。
“王爵虽尊,犹在臣列,未敢逾越。
如此,既可稍正名號,使天下知汉室尚有支柱,亦可明我志不在私篡,而在匡扶!
待他日克復中原,扫平逆贼,迎还天子,我自当解甲归藩,还政於朝!
此心此志,天地可鑑!”
诸葛亮闻言,先是一,隨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显然主公心中早有成算!
这“汉中王”之议,竟与他同庞士元暗中推演多次的方案不谋而合!
在名义上,终使主公得以与越称魏王的曹操分庭抗礼,有力凝聚四方人心;
在道义上,又精准地避开了直接称帝的簪越之嫌,坚守了“汉室忠臣”的政治姿態与道德高地;
尤其將王號与“汉中”之地掛鉤,更是继承高祖龙兴之地的合法性,
以及刘备北伐中原、復兴汉室的决心!
这一策,既顺天应人,又护全臣节;既立足当下,更放眼未来。
“主公英明!”诸葛亮深深拜下,这一次,是真心实意的敬服,
“此策至善!既顺天应人,又保全臣节!亮,即刻便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