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丁奉渡江
柴桑军议的灯火甫一熄灭,丁奉便如离弦之箭般行动起来。
他挑选了五名最精干机警的少英营斥候,皆是江东籍贯或通晓吴语的老手。
嚮导则用了柴桑军情司提供的一个代號“老渔鹰”的暗桩,
此人半生浮沉於长江与东海,对吴郡、会稽的水路乃至市井暗门都了如指掌。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
一艘偽装成运粮货船的小型江船,在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里悄然滑离柴桑水寨,顺流而下,直扑江东腹地。
船舱狭小,油灯昏黄。
丁奉摊开一张標记著暗记的吴郡简图,指尖划过图上的几个点:
“此行凶险,目標有三:
其一,借我舅父钱塘丁氏门媚,探听孙氏迁移实情;
其二,联络可靠之人,將流言散入市井,直透世家;
其三,摸清句章港及沿海水军动向。
江东朱然掌『校事”,耳目遍布,我等如履薄冰,需如影子般行事。”
“老渔鹰”沙哑的声音响起:
“丁將军放心。入吴郡,走钱塘江口,那里盐梟、私贩混杂,盘查反松。
入城后,先去『望潮客栈”,那是咱们的暗点。”
船行两日,风平浪静。
第三日午后,船悄然驶入钱塘江口。
水面骤然变得拥挤喧器。
大大小小的货船、渔船穿梭往来,满载著鱼获、粗盐、山货。
江岸码头人声鼎沸,赤膊的力夫喊著號子,空气中瀰漫著浓重的鱼腥味。
(请记住1?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一队穿著陈旧皮甲的吴军士卒懒散地在码头上巡视,目光更多地在討价还价的商贾和衣衫槛楼的流民身上巡。
丁奉等人换上了满是补丁的粗布短褐,脸上也抹了江泥,混在一群刚下船的流民中,低垂著头,隨著人流缓缓挪动。
码头上,一个吴军小校正不耐烦地翻检著一个老妇人的破包袱,里面滚出几个乾的芋头。
“军爷行行好,实在没活路了”老妇人哀声乞求。
“滚开!穷鬼!”小校一脚踢开芋头,骂骂咧咧,
“都挤到江东来討食!烦死了!下一个!”
丁奉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握住了藏在袖中的短匕刀柄,
他身旁的斥候“瘦猴”用胳膊肘轻轻碰了他一下,眼神示意他放鬆。
然后主动上前,塞给小校一袋铜钱,小校將铜钱在手中拋了拋,似乎是满意其中重量,一挥手,让手下兵丁让开道路。
他们顺利通过了这敷衍的盘查,踏上了江东的土地,
一股混杂著潮湿水汽、炊烟和人畜粪便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这就是吴郡,他血脉中一半的故乡,却也是此刻步步杀机的敌境。
“望潮客栈”藏在城西一条污水横流的窄巷深处,门脸破旧,招牌上的字跡都模糊了。
掌柜是个独眼的老头,眼皮聋拉著,对“老渔鹰”递过去的几枚特殊制式的铜钱看也不看,只沙哑地吐出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