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重返武汉,沧海移田
在柴桑盘桓三月后,刘禪终究敌不过对武汉的思念,辞別眾人,带著少英营踏上了归途。
此行初带出的一千少英营少年,已有一百人永远长眠於大別山麓,又有一百人倒在江夏驰道之旁,更有一百人沉入了彭泽口的滔滔江水之中。
隨行的大將,如今也只剩丁奉、高长恭、李三人。
其余人等,或身负要务分赴他处,或被父亲调遣徵用。
臂如庞统,此刻便正为庐江的政务焦头烂额。
江东孙权行事果决,几乎將庐江十之七八的人口尽数迁往会稽、建安一带。
如今这庐江郡虽已落入汉军之手,却几如空城废墟,百废待兴。
如此一来,刘备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向刘禪暂借人才一用。
刘禪瓣著指头细算:当初父亲支援武汉的那十余名小吏,如今自己几乎快用大才“连本带利”还清了!
念及此处,刘禪不由得轻嘆一声。
所幸武汉小城政务,尚不需如此多的大才坐镇。
尤其自相父运筹惟,一举拿下樊城、新野;父亲又从江东手中接管了庐江之后。
江夏之地,儼然已成汉军腹心,等閒宵小,也难再骤然袭扰了。
风尘僕僕的刘禪一行人刚踏入武汉城,还未来得及洗去风尘,就一头扎入了治所。
少英营的折损让他心头沉甸甸的,虽然现在武汉並无外敌之虞,但北方大敌还在,刘禪觉得他不能放鬆。
系统积分用了个乾净,白之利补贴了父亲新成立的两个水军,雪盐之利留在交州用於交州蛮人汉化以及修建驰道。
他现在手中能够动用的,也只剩了武汉一诚而已。
“主公,您可算回来了!”贾似道早已候在堂中,见刘禪进来,连忙上前深深一揖。
他依旧是那副精明干练的模样,只是眼底深处似乎多了几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显然,刘禪离开的这几个月,他將武汉治理的很好。
“似道,辛苦你了。”刘禪在主位坐下,直接问道:“我不在这些时日,武汉情形如何?拣要紧的说。”
“喏!”贾似道应声,立刻从袖中抽出一卷帐簿,却不急於打开,
而是先清了清嗓子,脸上堆起惯常带著几分市偿气的笑容:
“托主公洪福,武汉一切安好,且颇有进益!”
“哦?”刘禪眉梢微挑,示意他继续。
“其一,財货。”贾似道翻开帐簿,语速快而清晰,显然烂熟於心,
“得益於江夏水道彻底通畅,加之军师(诸葛亮)在樊城、新野的胜利稳定了北线商路,去岁秋税及今春商税已全额入库,较主公离城时,库中钱帛实增三成。
糜將军交州雪盐在武汉销售顺利,诸多北方商贾前来採购,仅此一项,便额外增收数百万钱。”
刘禪点点头,钱粮是根基,这算是个好消息。贾似道在搞钱方面,確实有两把刷子。
“其二,工造。”贾似道翻过一页,声音略高“主公离城前嘱咐的江边三座新船坞已全部工!长江水军都督文聘將军已试用了新坞,讚不绝口。
如今武汉船坞已达五座,除了交付长江水军战船需求,也可对外销售商船了。
另外,城內坊市扩建亦已完成,新增铺面两百余间,商贾云集,货殖流通更胜往昔。
只是——”
他顿了顿,抬眼小心地看了看刘禪的脸色,“新船坞耗资甚巨,虽库中充盈,然此一项开支,便占去增收钱帛的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