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到、霍峻二人亲自坐镇,对俘虏进行严格甄別。
重点挑选出一千五百名土兵:他们必须是苍梧本地籍贯,在吴巨军中地位不高,无特別恶劣的战场暴行记录。
这些人被彻底打散原有建制,以什、伍为单位,编入二人的部队。
每个降兵小队,必由至少两名忠诚可靠的汉军老兵担任正副头目,进行严密监督。
霍峻明確告知:“既往不咎,戴罪立功!严守军纪,护卫乡土者,即为我汉军袍泽,
同享粮餉!心怀异志,触犯军法者,立斩不赦,累及家小!”
同时,粮按时发放,待遇与汉军老兵看齐,迅速稳定了这批人的军心,將其转化为守城的重要力量。
剩下的五百余人,多为吴巨从荆州带来的旧部,忠诚度可疑,家眷也不在本地,难以控制。
霍峻將他们集中看管在城外的临时营地,严加看守。
他们的任务是充当苦力:搬运建寨的木石土方,修被战火破坏的城墙、道路,清理战场废墟。
不过毕竟都是荆州老乡,此时荆州又是皇叔魔下,所以二人也无苛责。
只是让其伙食仅够维持基本体力,行动受到严格限制。
同时庞统也交代:“此辈暂为劳役,严加看管,勿使生乱。待南征战事顺利,后方彻底稳固,再行处置。
届时,或可择其驯服者补充守军,余者发予路费,遣散回乡。”
在于谦整备內政之时,眾將领也没有閒著。
陈、霍二將魔下,原本仅有三千在荆州仓促招募的新兵,此战后又编入一千五百名苍梧降卒。
这支本就根基浅薄的队伍,兵员素质愈发参差,军纪也显散漫。
两人不敢怠慢,一面亲自监督著那五百荆州籍苦役俘虏修筑破损的城墙、清理战场废墟,
一面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整训这四千五百人的混编队伍上。
二人坐镇校场,目光如炬。
新兵与降卒被彻底打乱原有的建制、乡土纽带,如同將散沙重新夯实。
严苛的军法如同悬顶利剑,而隨后按时足额发放、毫不剋扣的粮餉,则成了稳定军心的定海神针。
刚开始还有士卒挑畔,不过在陈到处置了几名刺头之后,无论新兵还是老兵,则都老实了下来。
眼见校场上呼喝操练之声日益整齐,二將也开始期待未来立功的机会。
相较於陈、霍的“兼容並蓄”,邓艾对魔下“少英营”的要求近乎苛刻。
奇袭苍梧虽未遭血战,却也折损了数十名刘禪精心培养的少英营士卒。
所以为了將来回到武汉,不面对刘禪遣责的目光,邓艾觉得补充兵源迫在眉睫。
但邓艾对那些沾染了旧军习气的降卒之以鼻,一个未取。
他的目光,投向了战火中流离失所的苍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