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十名晋兵燕兵,在这方圆不到数丈的区域里面,拼命厮杀,长枪长刀,甚至拳脚牙齿都用了,最后皆是葬身于此。
王谧长叹一声,“这仗打得真是莫名其妙。”
“太伤了。”
郗恢出声道:“你有没有想过,慕容恪身患重病,独独为你而来,本身就是对你的重视?”
“在他眼中,你已经是个无法忽视的威胁了。”
王谧苦涩道:“但这代价,实在太大了些。”
“上千条人命,一天之间全没了。”
“继续攻占青州半岛的步伐,可能也要停下来了。”
郗恢点头道:“以战养战的想法,确实不太适合了。”
“出兵之前,我也没想到燕国这么穷。”
“赣榆海曲就不说了,不其作为青州大港,其实商路早废得七七八八了。”
“稚远想要重建海上商路,投入的花费,只怕也是个无底洞啊。”
两人正说话间,有探子来报,说西面来的援军派出的先头骑兵到了。
王谧让探子将对方带来,一问之下,才发现竟然是桓石虔的部下。
那将领出声道:“郡侯出兵,大司马得知后,便发急令,让将军出兵配合。”
“军令到时,已是三天之前,彼时战局变化甚大,将军探知有燕军援军从冀州而来。”
“但燕军走得很快,动向很难掌握,将军便亲自带兵,赶来支援东莞。”
王谧出声道:“多谢诸位将军援手。”
“我自领军,迎接将军。”
又过了半个时辰,远处有大军前来,马蹄震动,上千骑兵出现在大路上,这便是桓氏威名赫赫的江淮骑兵了。
王谧和郗恢迎了上去,他看对方战马,虽然不如北地战马高壮,但行动矫健敏捷,显然是经过筛选的良种。
这便是有名的庐州战马了,其以合肥为中心,开辟了大片养马地盘,其最早时候,是曹操为了征伐江东所设,后世经过几个朝代发展,庐州战马在元朝时候饲养规模达到顶峰。
而这些战马都被朱元璋的淮北义军夺取并利用,从而让朱元璋拥有了和元朝骑兵对抗的力量,成为了明朝建立的重要助力。
而当世桓氏能够和燕国骑兵对抗,江淮骑兵便是一大倚仗,先前桓石虔被派往兖州,一度用骑兵逼得慕容厉退守泰山郡。
不过这其中也有桓石虔本人的原因,他是桓氏年轻一代中,名声最盛者,在北地建功扬名,可是比王谧早得多了。
十几年前,桓石虔就跟随桓温北伐,在乱军之中,单骑救出叔父桓冲,三军叹息,威震敌人,就此扬名天下。
而其父桓豁,和桓冲关系相对其他人要融洽得多。
只见远处一三十多岁的虬髯大汉带领众军,在探子的带领下,奔到王谧身前,翻身下马,拱手道:“相救来迟,君侯见谅。
王谧上前,迎住对方道:“将军哪里话,大司马之恩,谧感激不尽。”
他提到大司马,桓石虔便心领神会,两边皆是露出了心照不宣之色。
这次王谧郗恢擅起边衅,虽然是早想好了借口,但若背后没有桓氏势力撑腰,两人也根本不会掀起这么大风浪来。
甚至可以说,两人出兵很大一部分军费,都是桓温暗地提供的,不然王谧数千人马调动,每天的粮草,只凭一个东莞郡,哪能支撑得起来?
桓石虔环视四周,看到地上的景象,忍不住道:“打得如此惨烈?”
“对面将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