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艺术基金会”——这个名字,像一个沉睡多年的幽灵,被这句咒语般的提示瞬间唤醒,带着陈年的尘埃与冰冷的海水气息,猛地撞进李振坤的脑海!
当年追查假画来源时,所有线索似乎都隐约指向这个早已沉寂的、背景暧昧的东欧基金会,却又都在即将触及核心时诡异地断掉。
而“1988-1992”……这时间点,精准地重叠在沃斯早年于东欧学术圈异常活跃的时期之上。
信息本身轻如鸿毛,却在他心中激起了千层巨浪。
没有指控,没有要求,只是一个看似随意的“提示”。
这种刻意的轻描淡写,反而比任何义正辞严的控诉更让人心惊。
发信人是谁?
是同一片泥沼中的沦落人,试图借他的手拨开迷雾?
是沃斯堡垒内部的裂痕,悄然递出的一根火柴?
抑或,这根本就是那个狡猾的对手投下的一颗问路石,意在试探他是否仍未死心?
万千思绪如暗流汹涌。
李振坤猛地从椅子上站起,真皮座椅发出沉闷的呻吟。
他在这间被艺术珍品环绕的斗室里来回踱步,脚步沉重,踩碎了一地的宁静。
他那张惯于隐藏情绪的脸上,此刻清晰地写着震惊、狐疑、被重新点燃的愤怒,以及一丝……看到裂缝的悸动。
几分钟后,他骤然停步,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钢铁般的决断。
“让陈助理立刻过来。”
不到半分钟,一位神情精干、动作利落的年轻男子悄无声息地推门而入。
“李总。”
“两件事,”李振坤目光如炬,“动用所有可靠渠道,但必须绝对低调。”
“第一,立刻去查一个叫‘黑海艺术基金会’的机构,聚焦它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所有信息。”
“董事名单、活动轨迹、关联网络,哪怕是早已注销的、传闻中的碎片,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挖出来!重点查它与东欧,以及与A市早期艺术圈的关联。”
“第二,”他举起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深邃的瞳孔里,“我要知道,这条信息,究竟是从哪里递出来的。”
“明白!”陈助理心领神会,迅速转身离去,动作轻捷如猫。
门再次合拢,鉴赏室内重归寂静,只剩下李振坤沉重的呼吸声。
他转回身,重新面对那幅画。
画中静谧的树林溪流,此刻在他眼中却仿佛暗藏漩涡。
他紧握的拳头,指节泛白,但眼神深处,一种猎手般的锐利光芒,正逐渐取代之前的阴郁。
那根深扎于心三年的毒刺,似乎被一只来自暗处的手,以一种他完全未曾预料的方式,精准而巧妙地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