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然拿书的手一顿:“。。。。。。”不会吧。
岑宴眼熟地盯着他桌上的油画棒:“我好像在时嘉电影院候影厅的娃娃机里面见过。”,说着看向时然,“你是在那里。。。。。。”
时然当然否认,垂下头有条不紊继续找书:“没有,我是在外面商店买的。”
恰逢此时上课铃响,这个插曲也就告一段落。
上课后,美术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先在白板上点开一个软件,用程序随机筛选本节课绘画的主题。
结果出炉,她退到白板一侧,抬手对同学们示意:“咱们今天抽到的主题是“生活中的风景”,现在老师先给你们放一些相关的例画,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随着程老师手一点,白板上开始播放一些清新自然,贴近生活,但风格各不相同的画作图片。
其中就有用油画棒画的。
时然重点留意这张。
图片放完,程老师直接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画起来。
边画边讲技法。
很快,她就完成了一副完美的画作,凭实力收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程老师放下笔,抬手心领地按下大家的掌声:“好了,现在是你们的时间了。”她低头看看手表,抬头道,“还有三十分钟,你们尽量在下课前画完,然后我们利用最后的时间评讲每人的画作。”
大家拿出画纸,开始行动。
对于“生活中的风景”,时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坐在家楼顶晒太阳,看书的画面。
这很生活。
大框架有了,他拿起铅笔在纸上勾勒起来。
轮廓出来后,他没修改,直接上色。
时间很快过去。
刚刚落笔,程老师就下来收画了。
收齐所有回到讲台上,程老师一幅一幅的拿起展示,对每幅画进行简单又精准的分析,多是以夸赞鼓励为主。
就算有的画得奇丑无比,她也尽量用委婉的语气说出画作的不足,再从一团乱麻中找出优点,鼓励之。
她效率一直很高,只是当拿到时然的彩色蜡笔画和岑宴的马克笔黑白画时,她不由一顿,语速慢下。
程老师同时举起两张画,左右看看,若有所思:“这两张画。。。。。。”
时然:“。。。。。。”
两张都丑的旗鼓相当,程老师应该很为难吧?
程老师先点评左边时然的:“这个同学显然画的是他待在楼顶晒太阳,逗鸟,看书,享受惬意生活的画面。”
接着她看向岑宴的画:“这个同学画的是他站在高楼大厦上,倚栏而望,俯瞰风景的一幕。”
说完,程老师突然转身拿起一块磁铁把岑宴的画贴在黑板上方,接着又把时然的画无缝贴在下方。
贴完,程老师转过身来,面向大家,突发奇想:“我有个想法。”
她又往旁退了一点,指着黑板上的两幅画:“一个同学表达的是从高楼之上俯瞰全景,一个同学则是在稍矮的楼顶看书,两者各有特色。”
“但把两幅画融合在一起,看成一副画,便相得益彰,两相呼应,有了空间和高度上的对比,增添了立体感,层次感。加上色彩的互补,上方黑白的世界也能拥有彩色,下方彩色的世界也可以存在黑白等意境。。。。。。”
程老师打了个响指,总结:“两幅画融合在一起,完美。”
教室先是一愣,然后又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时然欲言又止:“。。。。。。”他只看到一个善良但绝望的老师为了帮他俩挽尊竭尽了全力。
闻师一席话,岑宴竟还觉得很有意思地转过来跟他说:“听到没?老师说让我们结合起来。”
时然对他的空耳表示无语,继而沉默。
什么结合?是融合,融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