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寒窗苦读十八载,本来以你的平时成绩通过高考可以上一个top1大学,结果成绩出来时却发现连大学都上不了。与此同时有人拿着你的成绩去了梦寐以求的学校,难过吗?气愤吗?
庞迎大概就是如此心情。当然在我们如今的华国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入学笔迹鉴定就把人卡的死死的。
科技的发展给予了我们相对公平的环境,但在大晟那个朝代科考的全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支撑,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间可操作的地方太多了。更糟糕的是,庞迎被追杀了!
在知道真相后,庞迎奋而上诉,被幕后黑手即三皇子楚王知道了,三皇子表示小小庞迎还无法解决吗,就和以往一样,先礼后兵!庞迎不是容易因利益屈服的人,于是就开启了他的逃亡之路。
庞迎知道幕后之人猖獗,但他没想到能猖獗到戮宗灭族。等到他顶着一路腥风血雨回到家时,他看到的只是一片仍有余烬的废墟,以及一封写着“未婚妻”三个字的信。
至于幕后之人为什么不杀了他,以至于死灰复燃,主播想可能是太自信了吧,想体验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变态感觉。】
天幕中的这番话炸响了整个朝堂,也让市井间的留言得到了证实。
听着天幕中的话,黎昭眼神一冷,是啊,若庞迎是个容易屈服的就不会遇到他了。
宫外的庞迎闭了闭眼,攥紧胸前的香囊,“快了,快了,再等等,恶人马上就要下地狱了!”
朝堂之上,楚王脸色瞬间惨白,随即因极度愤怒和恐惧而涨红。他猛地下跪指着天幕厉声喝道:“妖言惑众!此乃构陷!父皇,此必是敌国奸细与朝中宵小勾结,伪造天幕,意在乱我大晟,毁我皇室清誉,离间我天家父子!儿臣愿与之对质,请父皇彻查天幕来源!”
“还有那庞迎,儿臣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请父皇明察。或许是儿臣哪个门客与他有仇,他才恨上儿臣,儿臣真的不知情啊!”说着说着竟然痛哭流涕,
其他皇子也震惊地看着楚王,似是没想到他能作出这种事。
帝王并未立即表态。
朝中清流大多也是以布衣之身挤越朝堂,天幕所言令他们感同身受,也令他们胆寒。
“陛下,老臣。。。。。。心如刀绞啊!”翰林学士以头呛地。“寒窗苦读,乃学子晋身的台阶;朝廷广开恩科,是为国家取士。今有楚王扰乱科举,有违公正在先。后屠戮宗族,更是诛心之举,欲断天下读书人之望!”
“若不严查,则礼崩乐坏,士心离散,国将不国!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老臣只此一身,将腐朽入土,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忍痛割爱,以正……以正视听啊!”
黎昭没想到,率先进言的居然是一向在朝中对他不假辞色的翰林学士,不过也能理解,这老先生属清流派,学生大多出自寒门,德高望重,站在那里代表的就是天下读书人。
吏部尚书立即反驳,“老翰林此言差矣,天幕所言也仅是片面之词,这庞迎如今更是不知人在何处。虽我等默认此为后世之人,但后世之人从何得知今世之事,无非就是史书传记,更有甚者为野史。史书尚有失传,更何况野史,从来没有哪一朝国法以此断案。”
御史大夫率紧随其后,“陛下!史书工笔,自有其法。天幕所言虽不可尽信,但也有借鉴之处。科场舞弊,乃动摇国本之第一大罪!更兼戮灭宗族,人神共愤!如今天下万民皆知,无论真情如何,必须彻查此案,以正朝纲,安天下士子之心!”
“请陛下彻查,以正朝纲。”许多官员纷纷响应,至于其中有多少是真为天下人着想,有多少人是楚王政敌试图借此机会扳倒楚王势力,还有多少人是为划清界限就不得而知了。
左丞相接着道,“陛下,殿下年轻,或是一时被小人蒙蔽,行差踏错。然而尽如御史所言,此事。。。已非陛下家事,而是天下之事。臣以为,若为伪言,此后天幕再无法左右于民心。”
说到此处一顿,看了一眼皇帝,“若所查为真,殿下虽罪不至。。。。。。然亦需严惩。或可废为庶人,圈禁宗正寺,以全陛下舐犊之情,亦于天下有了交代,彰显陛下公正之心。至于其中怂恿、协助之奸佞,当尽数诛戮,一个不留!”
黎昭啧啧,真是不愧老狐狸这个名号,看看这情商,怪不得人能稳坐左相之位,真是为他老爹着想。只是这话看似公允,实则暗藏杀机。
与楚王联系紧密的官员们如坐针毡,冷汗直流,楚王若倒,他们必受牵连。强作镇定,附和楚王称此为污蔑。另一部分则已开始思考如何与楚王切割,保全自身。
部分中立官员,心中骇然,意识到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纷纷缄口不言,明哲保身。
一时间,下跪的,求饶的,上诉的,黎昭心觉这真是一场好戏,可惜明臻看不到,不然还能一起点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