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视我为景帝,视我为光武,祈我复王朝,祈我救盛于危难中。
“……”
晏城重重吐出一口气,合上要上达京城、上达鸾台的奏折。
眼眸因大江水雾而浸润,桃花眸子因春日而滟滟,神情因编钟乐声萦绕而缓缓,思绪因柳絮纷飞而至到京。
此间事要了,得等到明经考一完,礼部办琼林宴,吏部来授官,晏城才能携满腹治国思绪,满腹相思之意,回京去。
好在赴京参与吏部考核的官员,在冬日便已结束考核,今虽仍在京城,不过等待吏部调任,等吏部与新帝、鸾台共议,共议官员调任大事
晏城百般无聊,可又在万民目光之下,众目睽睽之下,他又不能掏出杂记小说来说。
他不是稗官,不瞧野史,也不为帝王收录民间趣闻轶事。
想回京,要等吏部上交名单,要等鸾台审核,要等谢知珩批准,盖玉玺。
晏城等得略有些不耐烦,不愿在江陵府呆,可他说不得,以七品的御史位,代领三品荆州刺史一职,他可算是走大运了。
如果将回京理由诉之于口,谈自己为京中爱人,谈自己思念爱人太久,谈自己离不得爱人半米远,怕不是会被冠上恋爱脑头衔。
晏城双手托着脸颊,哭又哭不得,苦又瞧不出,更谈不上乐,他闷闷的,眸眼具是幽怨,幽幽望向仍在做法事、跳大神来超度冤魂的大巫道士。
楚地大巫不止江陵府一地,也有南来的赶尸道士,她们默默为妇孺修整仪容,在夜深时刻,为她们回家引路。
这般多的楚地文化,它绵延此地数千年,神鬼之说在此地也从不曾熄灭。屈原以九歌颂神明,大巫以舞蹈赞神明,让神鬼的浪漫,在此地绵延。
晏城轻轻吐出一息,一想到屈原,便想起他诗句中的芰荷。
江陵府荷塘不少,春日皆为凋落,他只能举起绸缎制成的粉嫩荷花,对向滚滚东逝去的大江,轻念悼词。
他不会写悼词,也不会跳大神,晏城只是个文学生,他能通晓的,只有诗句里的悼词。
借他人之词,以官员身份,为枉死的妇孺,送去一盏荷花灯,送去一场来世的富贵。
晏城没求让她们富贵荣华,只道,愿生在红旗下,读在红旗里,奉在红旗中。
何必再去过一趟封建生活,去过贫困时肩挑四方的痛苦,留不下自己名氏;去过富贵时脚困尺寸之地的束缚,被深深宅院吞没。
不如再等些时日,再等千年,等妇女肩抗半边天,等书声琅琅,私塾不再只男子。
明面上,说些祈祷不成冤魂的好话,说些她们贞洁,说些她们高义等漂亮话。
暗地里,晏城给她们说尽了,千年后的社会有多么好,有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