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衡:“真让御史台把人抢过去,咱们三省六部、九监九寺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他边摇头,边叹气,带着殷少宿与陶严他们,无奈走出吏部。
郎侍郎:“!”
天可汗的,忘了御史台那群狗东西了!
最近这群御史,一个个跟吃了炸药包似的,一点就炸。
说起因,与大理寺诸位皆有关系。
京城内众官员对大理寺给苏潜之女争取并落实实习经历,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家中有希望考中一甲的女子,长辈皆在努力,努力让家中娇养的女儿,能做京官。
以尚书令陶温为代表,他整日在鸾台,同谢尚书使眼色,不求留京,但不要去江南。
陶枫曾再三警告,她不回江南族地,自然也不愿去江南任职。
陶温不忍女儿去江南受被欺凌,日日去磨谢尚书,甚至偶尔还带陶枫去鸾台,手把手教导处理朝务,处理一县大事。
此举止惹谢尚书厌烦不止,连御史台也愤怒不已,多次上奏折弹劾,直言京中部分官员以权谋私。
女子参与明经本就有失妥当,现又担心女儿家受欺凌,居然妄想让她们做京官,真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何有官员之大公明德?何有科举公平一说!
他们若再这般下去,那些非京城户籍的学子,岂不是毫无机会留任京城,岂不是被这些女子牢牢压在名下!
长者爱子心切,御史本无意谴责,但他们妄想染指吏部授官,染指科举公平,此乃御史决不能容忍之罪,文官也不能容忍!
甚至有性子过激者,直言女子参考明经,就是染指科举公平,就是有违纲常伦理。
京城目前形势,便是女子参考,所带来的后果!
郎侍郎去鸾台寻谢尚书时,不小心瞧见内监手捧的木箱,里面御史台弹劾的奏折多得几乎装不下。
足以见,御史台的威力。
郎侍郎掩面不语,听闻御史台春时三个月的奏折份额没用完,此下那些官员正巧撞他们炮火上,一个个恨不得把囤积的奏折用完。
以往有状元郎分担,如今若状元郎入御史台,以御史从不炮轰身边人的潜规则,他们自然是齐齐对准外敌。
“嘶!”
郎侍郎顿吸一口冷气,不仅无状元郎分担炮火,还要有状元郎入御史台的悲惨消息。
以圣上纵容的态度来瞧,那些御史的气焰恐怕会更加嚣张,比今日所见还要旺盛!
“谢尚书!谢大人!”郎侍郎不敢再耽误,连滚带爬,跑进鸾台。
鸾台内,谢尚书正拍着硬壳奏折,愤目同陶温对视,他绝不赞成陶温指定授官县城的举止。
谢尚书怒言:“吏部授官,无需尚书省来指手画脚!尚书令若觉无聊,可回府为你家阿枫教导几日,当个教书先生,这尚书令一职,恐不适合陶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