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想到郝河山这样敏锐,已经提前在布局了手机软件的开发,甚至打算把目前计算机端的一些网站和软件,未来都向智能手机转变。虽然一些技术难度壁垒都有,架不住郝河山信念坚定,打算现在就开始着手积累技术经验。
这当然需要欧美先进企业的一些资源,吴成豪在这方面了解的并不多,不过经过郝河山的启发,他也觉得小灵通在北方推进那么难,未来还很容易被替代掉,他是不是也要为未来发展多考虑呢?
回归到事业这个命题,吴成豪最终放弃了追女生的那些冲动,等他事业做大功成名就,他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呢?现在他的事业显然比不上林若妍,差太多了。
意识到了差距,他那些旖旎的不理性的思绪全都清空,认真和郝河山探讨起来。后来他也打算和郝河山一样,在石js区那个什么产业园内注册一家科技公司,提前铺一下自己的“后路”问题了。
林若妍当晚到了杭城之后,先带着小姑娘去了楼外楼吃饭。然后入住旁边的五星酒店,spa什么的来一套,半句没说工作的事情。
就好像特意飞来旅游那样,搞得设计部的小姑娘局促不安。好在她带了工作计算机,陪着林总吃喝玩乐后,又在房间里开始催精品酒店的设计进度,计划在这趟出差的时间,去调研竞品项目,结合现有方案查缺补漏。
当第二天林若妍精神饱满的起床后,发现设计部小姑娘的精神似乎有点疲惫,关心道:“是昨晚没休息好么?要不再休息一天,我们明天去谈事?”
小姑娘吓得赶紧摆手,打起十二分精神,陪着林总去见李婉。
李婉自己有生意,却不用天天盯在店里和工厂内,而是最会忙里偷闲地享受,现在单身一个没有婆家糟心事烦扰,玩的更洒脱了。她和林若妍约在了一处高档茶楼,那边邀请的也是一位女士。
这位女士就是高新区的一位分管规划的负责人,姓刘,三十多岁,李婉喊她刘姐。
杭城的高新区,指的是钱塘江南边,对于杭城本市人来说,那边就是郊区。实际上现在也是大片农田和农村,这里虽然比萧山机场离市区近更近一些,可是发展一直落后。
杭城市里早就想着引入一些高新科技产业进来,时下最流行的当然是软件、电子科技类的高新产业了。
林若妍就和人家说起了京市大x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一些办法,着重介绍的是政策设计和开发成本。
那位女士对于政策方面只是记录,更关心的还是开发成本。因为建厂子招商比卖地招商看起来更容易,不过建设工厂的钱要多少,谁来出?
滨江一片地
林若妍启发道:“高新区内不可能只有企业,还需要一些住宅和配套,人们不能每天过江来上班,工厂里打工的也不会总在工厂宿舍里住着,没有任何生活娱乐。”
那位刘女士说道:“有是有,我们也想过规划一些住宅用地,卖地的钱反哺产业园区,我们建好了园区,招商引资,就像你在京市接触的那种。”
在林若妍的认知中,南方的民间资本其实很活跃,很多办厂的自己就有钱能盖房子,问题就在于这些企业很可能已经有厂房了,为啥要搬迁到这里。
“还是政策吸引力更大吧?让企业自己买地自己建设,变成企业的办公生产基地。这里再偏僻,相对于杭城周边的村镇也还是市区,隔江交通不太方便,那就在高新区设计出更多方便生活的住宅和商业。”
林若妍记得现实世界里,杭城滨江高新区有不少大园区,做软件的、做手机和相关零配件的,反正一个个企业都很有实力,几百亩地买下来自己盖工厂盖办公楼,职工宿舍不在话下,甚至还有在园区内弄出酒店宾馆的,对外说这是厂办招待所,实际上也能申请星级营业。
不过这样的厂区随着手机业的兴衰,还是起起伏伏,几经易主。到了二十年后电商崛起,以前一些手机园区就都变成了新的电商产业园区。另外,随着区域成熟,某易、某里都在这里有很大的园区,这边的住宅价格也慢慢起来了。
不过杭城的房价一直没有京市沪市长得凶猛,林若妍此时并没有特别强烈意愿在滨江买地,因此聊天氛围轻松,完全是用朋友的视角给提一些看法建议。
刘女士就很喜欢这样没有功利心的谈话。她接触过不少本地或者临近市镇的企业,他们与她套近乎,都想着趁区域不成熟,怎么能低价多弄点地皮。地皮拿到了他们可能未必设厂,就倒手卖给其他人。这就背离了区域发展的大规划。
“该如何引进真正想要设厂的大企业呢?”
“现在的规划能让我们看看么?”林若妍提了个要求。
刘女士肯来,就是听说林若妍已经在余杭那边拿地开始做项目了,知道她是京市的开发商,还有产业园的运营经验。所以就随身带着图纸,希望能聊的深入一些。
林若妍一问,她就将图纸铺开在台面上。
林若妍带着的那位设计部小姑娘也凑上前仔细看,看了几眼,小姑娘就小声问:“这地块怎么这么大?”
林若妍仔细一看,就发现被规划道路隔开的各种产业园区用地的确很大,最小的也是四百亩起步,就问:“每一块地是单独出让,还是可以拆开散着卖呢?”
“四百亩已经不算大了吧,滨江的地便宜,道路也不能修的太密集了,那样修路的钱就高了。四五百亩一块地,建筑面积二三十万平米,这样的工业园区生产规模才能上来。再者我们是想先盖一个示范园区,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