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开局败光八个亿TXT > 第206章(第1页)

第206章(第1页)

林若妍将身上几千块现金都给了那姑娘,让她到了地方别委屈了自己,还留了自己的电话,叮嘱道:“你将来读书毕业,想找实习单位或者找工作,可以联系我们公司,有很多岗位。”

林若妍交代完这些,和老展亲自把姑娘送到了公安局内,交托给了项目人员,这才去了市里和王民约好的地方。

不过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她们迟到了。

王民和李力是昨天就到的,也知道盘山路上出事故肯定无法保证时间,索性出事的不是林总这边。

市里对接部门的负责人早和王民有了沟通,知道林若妍的身份,自然很热情,还关切问了事故的事。

林若妍就把那姑娘报案前因后果都讲了一遍。

市里这位就立刻告知了分管公安方面的另一位副市长,专门盯住这个案子。那种小山村里很可能不止这一起,周边类似的村子也可能有同样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穷惹的祸。京市那么发达,有本事的人都过去了,留下没本事的困在山中,哪有女人愿意嫁过去?他们粮食种不了多少,果树栽培也没那个技术和条件。去周边矿上工作的也不会再回村子了。”市里的人感慨。

王民出身农村,也懂得这个道理,其实环京周边有很多贫困县至今都没有摘帽子,光靠农业拉动经济,也要土地条件支持才行。

市里的人就说:“我们当年专门研究过,这些县里都怎么发展才好。崇l县就提了他们种蔬菜有经验,想发展成农业基地,另外旅游业和矿业也要搞活。矿业是自古就有的,加大投资是能行,农业种菜也是一条思路。

现任的县长请来了很多农业专家,打算搞大棚研究山地种菜,冬天也能种,反季供应能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只有旅游业,这需要更多投资。你们来的真是时候。”

“滑雪小镇和相关产业引入,这一系列事情能做成,说不定可以提振经济。”王民顺势提道,“关于产业引入,若是咱们地方上能支持这样的规划,让林总请专家深入研究,尽快落实具体办法,改变贫困现状,大家都有正经营生不愁吃穿,那种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林若妍就把自己关于滑雪小镇和冰雪经济相关产业的未来描述了一遍。

这是现实世界十几年后很流行的内容了,搞地产的尤其是做地产咨询的公司大多数都见识过相应的套路。她又旁征博引了一些外国的例子,很容易就打动了市里这些人。

如果,真的能把相关产业建设起来,肯定能创造更多附加值极高的岗位。种菜也是一条好思路,要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食品加工以及因为雪场和酒店带来的新型的产业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点。

循序渐进来

林若妍虽然在市里领导面前讲了许多海外的事情,到了县里的时候,她就没有那么高调,不谈太远的未来,只说如何改善目前的经济问题。

此前她和王民、李力也都通了气,不能一味唱高调,雪场从设计规划到真正建成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几年都建不完,配套的酒店也不是一下子都能建好。勘察设计再到动工,崇l县冬季大雪封山施工条件比冀省南部差太多了,这都不是一两年能见效的。

县里的负责人任期有多久,他更关心什么,市里强推滑雪小镇,县里什么态度?这些都要再去摸一摸。万一人家近期就是想搞蔬菜大棚,只盼着能有个名目修路呢?

贫困让人信息闭塞,领导们是好心了,真正具体执行的层面,那些干部或者参与的群众不明白,就觉得山头被占,搞了一堆老外才玩的东西,他们短期内见不到收益就吃亏了?

这些话,让王民和李力不得不反思。

李力更是深有感触。当初他跑了一大堆山区的县,思路是看到山好,再找这山归哪里管,到了乡里县里,开门见山说自己打算投资。一开始人家当然是隆重接待,可是具体一问不是办食品工厂,而是做一个雪场?雪场是什么玩意?

那种高端的东西,我们这边没人能消费。那能解决多少就业岗位呢?这里的人一辈子没有滑过雪,也不知道什么是滑雪,更是不懂背后有多少产业能引入进来。他们更关注眼前。蔬菜大棚里种的东西,一季度就能收获,是个村民都能就业。要投资,还不如搞大棚搞食品加工。

李力以前就是食品行业发家的,不过并不是蔬菜粮食加工类的,可是想搞还是有路子,奈何他已经厌倦了那些,他就一门心思要做国内最大最好的雪场,往往就谈不下去了。

崇l县这边他当然也谈过了,县里办公楼好几个科室他都打过交道,试图游说,不过反而被忽悠着要在当地开食品加工厂了。

这一次,有市里派人跟着,到了县里的时候,李力就缩在后面,等着看王民和林若妍怎么说服县里。

市里有人又如何呢?具体搞建设,还是要县里的操办。书中的2003年,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开始推行,崇l县在京市上风口,承担着风沙源治理和生态造林等任务,作为当地主要收入来源的畜牧业也受到限制。

县里的领导们是很希望能有点作为,改变当地贫困的现状。可是雪场以及冰雪经济带来的效益,实在太遥远了。

果然如李力所言,就算市里派人来了跟着,说了市里的意思,打太极谁都会,正常招待,然后就还是游说投资办厂的事情。鸡同鸭讲,两边说了半天,并未达成什么一致的看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