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开局败光八个亿TXT > 第180章(第1页)

第180章(第1页)

“那都更新成什么?二百多亩地,比我们现在的豪宅项目用地大一倍而已。”

“如果让我来策划,我觉得应该做一个包括普通住宅、写字楼、高端一点的公寓和商业的一个片区。”秦爽说,“我来之前和到了之后调研已经发现,当地人的生活尺度比京市小,他们更习惯在一个很小的街区内完成上班和生活。一般人的生活轨迹就是每天早上吃饭,走路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通勤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家附近买点东西回家做饭。周末也在家附近消费。不过他们不满足于街边小店,他们很向往一下大城市的综合的高档的有电影院那种大商场。”

秦爽说的就是城市综合体啊,而且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城市人们的生活半径小这个关键点。

如果在京市,每天公交通勤一两个小时上下班的人大有人在,因为工资支撑他们咬牙坚持这样长的时间,住在便宜的地方甚至城市边缘,到cbd去上班。但是在宜城这样的百万人口城市,大家更习惯于生活便利的老城区,做什么事情走路十五分钟就能到,或者骑车、公交车十分钟几站地都还是能行的。如果让他们住在老城区去新区上班就会觉得远,同理住在新区让他们每天回到老城区上班也可能有抗性。

另外厂城一体的老城区这里有很多大工厂,厂区内什么都有,自己的食堂、礼堂、小卖铺甚至学校和宿舍,老一辈人的一生都在厂子里都不用出工厂的门。这样的生活习惯陪伴了他们将近一辈子,再让他们更改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这样的城市很适合做城市综合体的实验项目。

秦爽虽然没有提起“城市综合体”这个概念,不过她描述的那些以及激发她做这种判断的理由都是对路子的。林若妍高兴道:“你说的对,我也正是这样想的。把老城区的老厂子更新为一个城市综合体,包含你说的那些物业类型,剥离掉工业这个门类,但是可以保留旧的坚固的厂房变成商业、博物馆,成为工业遗产展示场所。

我要让这个项目成为当地旧改的经典标杆,告诉政府腾笼换鸟之后该怎么利益最大化,留住人气,提升区域经济。”

秦爽此时已经不满足于表面上那些说辞了,她问:“林总,留住人气能理解,盖住宅做商业就行了。老城区不缺商业氛围。但是提升区域经济靠什么?商业还是那些内容,顶多加入一个大商场而已。”

“别忘了我们还有写字楼,还有工业遗产这套噱头呢。我说了腾笼换鸟,要放进新的产业来。”林若妍问,“都二十一世纪了,新兴的产业是什么?”

“互联网?”公司本身是地产公司,但是秦爽知道自家很赚钱的部门还有信息部,那个部门办公面积不大,人员也很精干,但产值非常高,“您的意思是在这里引入互联网产业?还是依赖旅游业?”

感觉工业遗产有点新颖,不过似乎并不能吸引多少人气的样子。

“我还要具体看看那块地,那些旧厂房的情况。如果状态好,可以用旧厂房改造出一座工业遗产风的精品酒店。”说到这里,林若妍忽然想起来y国她买的那个厂子,也有这个机会,于是跳转问道,“那个啥,y国那边的手续都办妥了吧?那里的旧工厂早晚要关停的,未来也可以考虑工业遗产改为精品酒店的思路。”

专案制胜关键

“哇,林总太厉害了,这都能联想到一起。这下y国那边的厂子关停后就不发愁了。”

林若妍这都是现实世界十几年后看到的别人做的案例,她拿来别人的成功经验显摆,就有点心虚道:“其实吧,这个宜城是我国最早几个工业基地啦,那时候欧洲列强也从他们本国带来了一些原装的机械,国人买办学着欧洲的模式建厂搞工业,主要是为了赚钱,无意间还是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

这些历史留存的痕迹,若是能保留,让后世亲眼看看,也是比图片更有说服力的。再者,这边和y国那里都是老厂房,能利用还是要利用,结合不同时代需求。你说的互联网是个好的门类,特色精品酒店也可以考虑装进来的。”

秦爽很开心,自己的判断是对的,针对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项目解题思路,林总还指出了工作的方向,就让她对此事更清晰明了:“那我开始着手筹备竞拍老城区的事。”

“嗯,时间充裕的话,设计单位也要精挑细选。这是带方案拍地,与我们当初光靠嘴忽悠拿豪宅用地的方式不同了。方案要有创新,另外汇报方案的册子也要结合引入产业带来经济增长这个点说事,不能只讲住宅。”林若妍叮嘱了一句。

接下来的几天,林若妍和秦爽分两路对项目展开了各方面考察。项目位置很好找,企业那边秦爽对接。林若妍则通过魏煦搭线,找到了管招拍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问了问如何参加竞拍。

人家一看林总是京市的地产商,一问那些豪宅啊、生物医药基地、国际学校甚至还有xx新城,这么多项目的大公司,想来宜城投资搞城市更新,这绝对是好消息。为此还特别感谢从中牵线的魏煦。魏煦不仅自身名声不错,还能引荐来这样的大开发商,那一定要给面子,人家想来参与什么项目都开绿灯。

不过人家欢迎归欢迎,要求先注册本地公司,才能参与竞拍。注册资金还要一个亿以上,越高越有优势。这个所谓注册资金,就是验资的时候账上有那笔钱,或者有相当于那笔钱的其他保证抵押物都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