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红楼 雪 > 第 7 章(第1页)

第 7 章(第1页)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又回到了里间。宝钗细心,将体弱的黛玉安置在了临窗的暖炕上,又拿了个软枕垫在她身后。宝玉则闲不住,在房间里好奇地走来走去,瞧瞧这,摸摸那。

黛玉坐稳了,目光随意扫过炕几,发现上面放着一本书,书脊朝外,看着颇为熟悉。她顺手拿起来,轻声念出封面上的字:“《王摩诘全集》?”她微微一怔,随即心念一动,带着几分讶异与不易察觉的欣喜,抬眼望向正吩咐丫鬟沏茶的宝钗,问道:“宝姐姐也喜欢看王摩诘的诗?”

在她的印象里,宝姐姐端庄持重,理家管事,看的书也应该是《女则》、《女训》或经济实务之类,竟也会看王维这般超逸脱俗、充满山林之气的诗作?

宝钗闻言转过身来,见黛玉拿着那本书,脸上露出浅浅笑意。她在黛玉身旁坐下,语气平和:“闲来无事时,偶尔会翻看几页。倒也说不上多么精深的理解,只是觉得摩诘居士的诗,别有一番意境,读来能让心静下来。”

黛玉一听,兴趣更浓,追问道:“宝姐姐最喜欢他哪一点?”闺阁内,能与黛玉有共通之处的本就不多,是以她只能自处,独自遨游在诗意之中,如今莫非宝钗和她有共同的见地?

宝钗略一沉吟,缓声道:“我尤爱他诗中的禅意与画意。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静谧悠远的山水画卷,而画中又蕴含着无穷的哲理与机锋,物我两忘,言有尽而意无穷。”她说着,似乎想起了某首诗,眼中光彩微漾,轻声吟诵道:“譬如那首《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诵罢,她看向黛玉,目光清亮:“妹妹你看,短短四句,无人之境,花开烂漫,自开自落,不因无人而不芳,亦不因凋零而悲戚。生机与寂灭,绚烂与空寂,浑然一体,自在圆满。这份超然物外的禅趣与笔下的画境,每每读来,都令人神往心静。”宝钗说这么多,并非单纯品诗,实则存了一份关切,她想藉由王维诗中的禅理,委婉开解黛玉莫要常陷于伤春悲秋的情绪之中,希望她明白万物发生寂灭皆有其道理,不必过于执着悲切,反伤了心神。

黛玉是何等冰雪聪明之人,起初完全沉浸于找到知音的狂喜中,待听到宝钗最后那句“令人神往心静”,再细细回味她方才那句“不因凋零而悲戚”,电光火石间,忽然就明白了宝钗的弦外之音!

原来……宝姐姐并非仅仅是在与她探讨诗境。她是在用这样一种极其委婉、极其高雅的方式,洞悉并回应了她内心深处那份无法排遣的孤寂与对生命易逝的悲伤!她读懂了那些凄清诗句背后的绝望,她没有直接劝说,更没有一丝一毫的说教或怜悯,而是选择了与她分享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一种更超然、更平静的视角。

这份理解,这份体贴,这份试图将她从悲伤泥沼中温柔引领的心意,远比任何直接的安慰更让黛玉感到震撼。因为这是建立在绝对尊重和高度智慧之上的关怀。

她想起自己方才还对宝钗心存芥蒂,甚至出言讥讽,而对方却早已看透她的脆弱,并以如此巧妙而不伤她自尊的方式给予开导……一时间,黛玉心中百感交集,既有被理解的巨大慰藉,又有对先前小性儿的些许羞愧,更多的,是对宝钗其人其心深不可测的惊叹与折服。

她原本因激动而前倾的身体慢慢坐直,眼中的光芒沉淀为一种复杂而柔软的神色,她低下头,指尖轻轻划过书页上“王摩诘”三个字,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与了悟:“宝姐姐……解得真好。‘不因无人而不芳,亦不因凋零而悲戚’……是啊,自是圆满,何须外人悲喜……”

她重复着宝钗的话,仿佛在咀嚼着其中蕴含的疗愈力量。这一刻,她似乎真的从王维的诗句里,从宝钗的解读中,汲取到了一点平静的力量。

宝钗见黛玉如此反应,知她已明白自己的用意,且并未感到被冒犯,反而有所触动,心下甚是安慰。她不再多说,只温柔地笑了笑,轻轻将手覆在黛玉抚着书页的手背上,无声地传递着支持与理解。

一旁的宝玉,看着她们两人之间这种无需多言便已达成的深刻默契与精神交流,看着黛玉脸上那种他从未见过的动容神情,再次清晰地感受到,在某个层面上,宝姐姐似乎真的能触及林妹妹心中某些他无法触及的角落。他心中既为黛玉似乎得到了开解而高兴,又弥漫开一种更为强烈的、被排除在外的茫然感。

室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枫露茶的清香在空气中袅袅弥漫。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与精神共鸣的纽带,正在宝钗与黛玉之间悄然缔结。

接着两人又探讨一些王维其他的诗,眼见时间一点一点流逝,薛姨妈便拿了一些鹅掌、鸭信,宝玉说着要配酒,便出去吃酒去了。

黛玉对这些向来不感兴趣,只是一味沉浸在和宝钗的天南地北当中,宝钗见她难得有兴致,便陪着她解意。只是时不时的为她添热茶,怕她喝了冷的肚子疼。又唤莺儿拿了些克化的糕点,时不时的递给黛玉,不知不觉的倒吃了好几块。

恰在此时,黛玉的小丫鬟雪雁抱着一个手炉寻了来,细声道:“姑娘,紫鹃姐姐让我送手炉来,仔细手冷。”说着便要递过来。

黛玉下意识地伸手去接,指尖刚触到那温热的铜炉,却顿住了——自己怀里早已揣着一个了。低头一看,是个外罩着蜜合色软缎套子、触手温润的鎏金小手炉,也不知是方才宝钗何时不动声色塞到她手中的,竟一直暖着她微凉的手。

黛玉微微一怔,随即莞尔,抬头看向宝钗。宝钗也正含笑看着她,眼神温柔而了然,仿佛在说“早给你备下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份无声的体贴与默契,比千言万语更令人心暖。

黛玉转而将雪雁那个手炉接过,却并未自己留着,而是十分自然地放到了宝钗的手里,轻声道:“宝姐姐也暖暖。”她记得方才握宝钗手时,似乎也不算很暖。

宝钗低头看着被塞入手心的暖炉,微微一怔,随即眼底漾开真切的笑意,并未推辞,只柔声道:“谢谢颦儿。”这你来我往的相互关怀,让两人之间的气氛愈发融洽亲厚。

而后黛玉又从怀里拿出一方绣着牡丹的手帕递给宝钗道:“上次多谢宝姐姐的礼物,这是我自己绣的手帕,望宝姐姐不要嫌弃。”

宝钗结果看了上面的牡丹,不由得一怔,前世她玩占花令也抽中了牡丹,抬头温柔的笑道:“颦儿针脚严谨细密,我喜欢还来不及呢。”

黛玉见她发自内心的笑,便知不是诓她,才微微一笑回应。

又闲话了一阵,窗外天色渐暗,黛玉和宝玉便起身告辞。

宝钗也跟着起身,却道:“稍等。”她转身进了里间,不多时,手中拿着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貂鼠皮斗篷出来,那斗篷颜色雅致,用料考究,一看便知价值不菲且极是保暖。

她走到黛玉身前,并未假手丫鬟,而是亲自将那斗篷展开,细细地披在黛玉肩上。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仔细地将带子系好,又替她理了理领口的风毛,确保每一处都妥帖周全。

做完这一切,她才退后半步,端详了一下,温声叮嘱道:“现下外边雪刚融化,正是冷的刺骨的时候,最容易沾染寒气。你身子单弱,出行方面定要好生保重身子,千万不可大意。”她的语气自然而真挚,那份呵护之心溢于言表,仿佛照顾黛玉已是她份内之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