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心有不甘是什么意思 > 第一憾1(第2页)

第一憾1(第2页)

“哪怕汉高祖没有像秦始皇一样一刀切,可是分封制在大汉也不过是慢性死亡,逐渐消亡。”

“从异性王侯到非刘姓不得封王,秉持着肉烂在锅里,只要是皇室血脉就行。于是后世皇帝哪怕是分封,也是给同姓宗亲分封,说是同姓,其实主要就是给自己儿子们封王封地,后来更是虚封为主,实封几乎不可见。”

“异姓王爵终究成为过去,再往后,无论如何,也再没有出现裂土开疆的王侯了。”】

秦初,一干不死心还隐藏在暗地里试图搞事造反,想要恢复诸侯国时代的野心家阴谋家们纷纷沉默了。

好消息,暴秦二世而亡了。

坏消息,暴秦之后也还是大一统王朝,他们渴望的诸侯国并立时代也没有成功。

那么,他们那么努力搞事是为了什么?成全那什么汉高祖吗???

艹了

嬴政慢条斯理道:“汉高祖?”他语意不明,而后转道:“倒是聪明。”取消分封无疑是一件要顶着巨大压力的事情,因为这时候他的对手不再是六国,而是来自朝廷之上的各大功臣。

那些是他的重臣,他的左膀右臂,他所信赖的心腹爱将等等。

他们比宗室更有资格,更迫切的想要再现当年周武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的景象。

而从有功则赏,有过责罚的角度来说,他们想要得到封赏也无可厚非。

可他不愿意。

嬴政漠然的想。

分封之后不用三代,地方诸侯王对皇帝的忠心还能有多少?对朝廷的命令还能执行几分?封地之内的百姓还是他大秦百姓吗?

可若是以郡县布局天下,那么一届又一届的地方官员都从中央而出,便可保证地方不会独立出去,而百姓也只会认为自己是秦人。

当然,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只要朝廷衰弱,地方就会有异动。

可从弊害上来说,嬴政认为,前者危害远远大于后者。

在决定立郡县制前,大秦皇帝已然三思而后。

换而言之,当他真正下定决心时,任何阻力也就不再是阻力。

功臣有功,自然当赏,可谁说封赏就要裂土封侯呢?换做别的赏赐也是一样。

而封地,他不愿意给。

这天下只需要一个声音,那就是大秦的声音!

【“秦始皇显然不愿意看见国中国的出现,他的决心也足够坚定。”

“就像我们都知道的历史,他一生,不立皇后,不册太子,不封宗亲,不封大臣。”

“哪怕是他的儿子,在他死之前都只是公子。”

“他的不封,是真的平等针对所有人。”

“按理来说,他简直是与全天下为敌。按照历朝历代变法改革的经验来说,他注定应该是失败。”

“可是他成功了,在他活着的时候,郡县制顺利的落实,分封制被取消。”

“哪怕大秦灭亡,他也给后来者们心里种下大一统的种子。”

“大一统这个概念并非自秦始皇而起,可只有他真正落实这一概念,并且让世人看见一个大一统皇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样子。

至此以后,每逢乱世,立志争夺天下的野心家们无不以大一统为目标发起冲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并立几百年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过,于是有今日的东方华夏,而不是西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