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土木堡之变双方损失 > 第35章 王振专权(第1页)

第35章 王振专权(第1页)

正统十一年,正月十八。“王振,那几个臣子,可有处理?”“回爷爷,事已办妥。”朱祁镇淡淡的点头。两人提到的几位臣子,俱是先前朝堂哭丧之人。朱祁镇对于那群不听话的臣子,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王振,就是他最好的一把刀。先前关于杨稷之事,那时候朝堂有几个显眼包,在那里哭得稀里哗啦,一直说着“杨首辅,臣等对不住你”这种话。朱祁镇听了心烦,最终一挥衣袖离开,只留下一句“不必覆奏”。当时哭丧的臣子大约有七八人,稍微有点职位的,他没有动,也不敢动。于是,赐权让王振掌管东厂、锦衣卫,对那几个臣子进行血洗。“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朱祁镇一高兴,便大加赏赐(司礼太监)王振,并授予王振的侄子王林,锦衣卫指挥佥事。以及太监钱僧保的侄子钱亮、高让的侄子高玉、曹吉祥的弟弟曹整、蔡忠的侄子蔡革副,四人皆为锦衣卫千户。仅仅是大范围赐职,倒还好,关键是,朱祁镇竟然让这群太监的亲戚可以世袭官职?大明的宦官世袭官职,从正统十一年开始。前有明宣宗设立内书堂,让宦官从此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后有明英宗立宦官世袭,进一步加强宦官的权势地位。大明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呼风唤雨的太监,可能它们的权势不如汉唐,但是它们的文化水平,绝对是历朝历代的巅峰。这两父子,真的会玩,不好评价。由于“三杨”死了两个,只剩下一个年老体衰的杨溥。再加上没有了张太皇太后的束缚,朱祁镇逐渐掌控皇权。他最信得过之人,便是王振。而且王振办事,确实让人省心,于是被赐予的权力越来越大。人的野心一旦膨胀,便一发不可收拾。王振以权谋私,对不愿意“配合工作”的臣子,进行血腥清洗。本来,朱祁镇只是给了他一个名单,让他去处理。结果王振拿着鸡毛当令牌,只要看一人不爽,不管你有罪没罪,当天晚上锦衣卫就会上门送温暖。对此,朱祁镇选择睁只眼闭只眼,或许他以为,大家都害怕锦衣卫,换言之,就会畏惧他这个皇帝。这对于他彻底掌控朝堂话语权,形成专制局面,有莫大的帮助。杨溥是个老实人,史书评价其品性“谦恭淳谨”。说好听点,就是行事谨慎,说得难听点,便是胆小怕事。王振在朝中横行霸道已有数月,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生怕开口,就会被锦衣卫优化。于是,有大量臣子找到杨溥,希望对方可以出面,去向圣上上谏。王振确实做得有些过了,谁都看不顺眼。照这样下去,朝中还有人敢发言吗?可是杨溥不敢,他以年迈推辞,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事风格。但凡他开口,必定会有群臣附和。可这老匹夫,“初学小子当退避三舍,老夫亦让一头地。”正统十年,正月十九。朝堂清洗计划,已经进行了大半年有余。人数之多,锦衣卫的牢狱快要装不下了。有一位正义人士,名叫王永,他是锦衣卫狱卒,见过太多冤假错案。他明知蚍蜉撼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王永列出王振的十宗罪,粘贴在顺天府的大街小巷中。后来,又去王振侄子王山家中揭发其罪,最终被锦衣卫当场抓获。负责带队之人,正是宋铭。过去大半年时间的锦衣卫生活,完全与想象中不同,可以说毫不相关。为什么坏人得不到严惩?为什么好人就要被枉死?他不明白。最让宋铭难受的是,他被迫为虎作伥,成为王振手下的一把刀。现实与理想有着天壤地别,让他开始质疑,加入锦衣卫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王永在揭发王振罪行之前,他曾经来找过同是锦衣卫百户的宋铭。他希望对方能与他并肩作战,一起反抗王振残酷戾政。可是,宋铭退缩了,他权衡利弊之后,选择袖手旁观。他这样做并没有错,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好不容易,茂州宋氏得到郕王殿下的欣赏,家族复兴就在眼前。他不想牵扯进权力斗争的旋涡,选择明哲保身。因为宋铭知晓,若是此刻站出来与圣上身边的大红人公然叫板,他自己死没关系,最担心会连累到郕王殿下。郕王殿下,对宋氏,有莫大的恩情,他不能恩将仇报。只是,自从得知王永被刑部坐以妖言惑众之罪,秋后问斩,而圣上下令当即处以磔刑。【磔刑:割肉离骨、断绝肢体、最后割断咽喉。】宋铭总是在半夜被噩梦惊醒。“宋铭,我果然看错了你!”“你与王振,属一丘之貉!”梦中,无论他怎么解释,王永的鬼魂就是不听。宋铭感觉自己的良心备受煎熬,他时常在想,如果当时做出了与现在不一样的决定,结局是否会改变?夜夜失眠,加上胡思乱想,让他无心工作,只好告假还乡一段时间。:()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热门小说推荐

垂钓之神
会狼叫的猪垂钓之神
...
酒神
唐家三少酒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