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禁卫统领却突然来报,帮那名宫人运毒进宫的暗线找到了。
是宫中专职采买的宫人,原本他早就因为年龄过大而出宫回乡了,因而一开始并没有被注意。是随着调查深入,才在城郊发现了这人的尸首。
随尸体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根内里中空的乌木簪子,禁卫军的人一看到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恐怕就是他能瞒天过海将钩吻带入宫中的原因。
人证物证俱在,禁卫军准备按着这条线一直查下去,今天来纯粹就是汇报一下工作进度。
靳羽柯听完汇报以后没说什么,只是让禁军统领回去好好犒劳一下兄弟们这些天来的辛苦。
还有什么可查的,幕后之人都把他要的东西送到眼巴前了,还能留尾巴给他们查吗?
年轻的天子搓搓下巴,哪怕什么都查不到也比死了不知几天的人被揪出来让他高兴点儿。
宫里?不,是京中得整顿了,而且必须得整。
大梁天子登基得实在仓促,也是前线实在等不了,战争从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离世就停下既定的进程。
原主住进皇宫也不过几个月前的事儿。
摄政王府没那么多下人,要维持一整个皇宫的正常运行,原来的宫人必须得留下一部分。现在宫里的人已经是筛过的了,那天行刺的宫人和今天被发现的尸体也是,身家绝对干净,但来的干净不代表就真的可信。
真要说起来的话,他身边其实只有常遂安和赵霖两个能用的人。
禁卫军是绝对忠诚于靳家的,但现在各处都缺兵,禁军早已被抽调到一个人当两个使的地步。这些天为了钩吻案的事着急,禁军不足一千人硬是用出了五千精锐的效果。
现在暂时让禁军休息也是无奈之举,再不能往禁军肩上加担子了,再加要塌的。
靳羽柯有心再找些信得过的人入宫,不能一直像现在这样苦苦支撑了。常遂安和赵霖是跟原主自幼一块长大的,陪他撑过这段日子以后他迟早要放他们出宫。
常遂安是文臣家的孩子,世家大族里选出来出身低微的孩子送给靳家唯一的儿子做跟班,他家里就是打得讨好的主意。但是靳云不可能真的让好出身的孩子为奴为婢,常遂安从小跟着靳羽柯一块儿学习,老王爷有心给他儿子培养个帮手出来。
赵霖要更特殊些,他原是老王爷手底下的军官的小儿子,靳云决意将年幼的儿子一个人丢在京城的时候,赵将军说,他家的小子也不带去边关了,留下陪小少爷。于是赵霖就这么成了靳羽柯的小跟班,靳羽柯入皇宫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占了宫里最要紧的职位,并且负责靳羽柯的一应生活起居。
这两人现在陪着他完全是在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靳羽柯都坐上皇位了,这对左膀右臂不可能一直浪费在皇宫内务里。
更何况常遂安先不说,赵霖跟着他纯是混资历来的,赵家背后是军中大小豪门无数双眼睛盯着,这小子迟早得要安排妥当了才行。
靳羽柯有心按着赵霖这情况再组个队伍放身边,能力可以先放宽,要紧的是忠心。但是合适的人选现在基本都在军营里挣军功了,他哪怕把标准一降再降,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这事儿解决不了,就只能把宫里的人清扫再清扫,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就都清净了。
靳羽柯有心只留极少数人在身边,但还是不行,钩吻案的那个宫人就是冉重钧那边的,论起来现在皇宫里的每个人都有跟他接触的机会,千日防贼也不是这么个防法。
有心将小一辈的人再扒拉扒拉,靳羽柯琢磨着抽空让赵霖帮他把这一辈在京中的孩子都清点一遍,挑出人来了就丢给他。
常遂安要入朝为官,靳家迟早要往朝廷里安人,常遂安就是最趁手的那颗钉子。这是个宝贝,是张鬼牌,他得好好拿着。
至于为什么选赵霖,一来这家伙人缘好,同辈里不少狐朋狗友;二来他算是家臣了,如果非得选一个留身边儿,绝不会有人比他更合适。
只是想到赵霖那张带着婴儿肥的脸,一团孩子气的家伙趴在他床边儿哭天抢地的戏精样儿,他心里就没底。
真不好说这人能不能担得起事儿。
但是能不能都得上了,大梁缺人,是真的缺,不带谎的。跟北鞣要打,西獠也要打,边关的摩擦没停过,和西獠挑破了以后西边倒是反而安生了,十万大军往那一插,西獠不知道要怎么把那三座城拿回来。
但是这些年为了戍边,往前线送的人每年以万计。这些人还都是最优秀的精英,靳云把儿子扔京城自己守边关,边关要没了京城也得没,干脆就把人都带前头去,京城一群世家的文臣天天折腾他也从来不管。
京城的守军天天就管京畿巡视,连上专管巡查四方的都卫使,两个部门加起来人员是前朝兵马司的三分之一。前朝统共三个部门掌管京畿防卫,加一块没挡住个靳云,彻底用事实证明了证明京城留人没什么用。
靳云进京城以后就都给他们调前线去了,平心而论,这些子弟兵还不算全无用处,起码骑射之类学的很好。还识字,边关的文化水平基本是靠这些人一力抬上去的。
但是京中不留人的后果就是,当朝天子在自己宫里被毒杀,人证物证被大刺刺地丢在京郊,就愣是查不出幕后主使。
靳羽柯想破头都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原来的小皇帝天天都怎么睡的?
他就真睡得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