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檀香的牵引:苏瑾的主动关心
晨光熹微,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苏瑾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带。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檀香,是她每日清晨都会更换的香薰精油,旨在为一天的工作奠定宁静的基调。
苏瑾坐在办公桌后,指尖轻触平板屏幕,浏览着今天的预约日程。她的目光落在“凌薇”这个名字上,停顿了片刻。
昨日那位年轻律师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挺直的脊背,锐利却隐含疲惫的眼神,严谨克制的措辞,以及那试图用逻辑和效率包裹一切、却依然泄露出些许不安的沉香信息素。
还有电梯里那次短暂的相遇。那双微微讶异的眼睛,以及比咨询室里更清晰些的、沉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波动的木质气息。
苏瑾端起手边的花草茶,轻轻吹了口气。作为心理疗愈师,她的直觉常常比理性分析更早捕捉到来访者的真实状态。凌薇给她的感觉,像是一根绷得太紧的弦,看似坚韧,实则已临近断裂的边缘。那份详细的“压力管理”诉求,更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防御工事,守护着连本人都未必清晰认知的核心困扰。
她回想起凌薇描述压力源时的神态:公事公办,如同在陈述一份案件事实摘要。但当问及感受和身体信号时,那份微妙的迟疑和下意识的肢体语言,却透露了更多信息。
还有…那份隐藏在“功能主义”之下的,对“恢复”和“稳定”的渴望。
苏瑾轻轻放下茶杯,眉心微蹙。通常,她会严格遵循预约节奏,不会在两次咨询之间主动联系来访者,除非对方提出紧急需求。这是职业边界的一部分。
但凌薇的情况有些特殊。她表现出来的自我控制力极强,甚至可能过度,这往往意味着她主动求助的可能性反而更低。那份深夜可能存在的崩溃(苏瑾几乎可以想象得到),很可能被她自行消化或强行压抑,然后第二天继续以无懈可击的姿态出现。
这样下去,那根弦迟早会断。
一种超越纯粹专业责任的、细微的担忧,在她心底悄然萌生。她想起凌薇离开时,周身气息似乎比来时柔和了一丝,但那抹深藏的疲惫底色并未真正散去。
或许…需要一点轻微的、不越界的牵引。
这不是因为她对这位Alpha律师有什么特别的私人兴趣,苏瑾告诉自己。这只是基于专业判断——对于某些高度防御的来访者,适时的、温和的关注,或许能更快地建立信任,打破僵局。
她拿起手机,点开工作邮箱。指尖在屏幕上方悬停片刻,斟酌着措辞。这封邮件需要足够专业,不能带有任何私人情感色彩,但又需要传递出真诚的关切,让对方感受到支持,而非被审视。
她开始缓慢地键入:
发件人:苏瑾sujin@xinyu-healing。
收件人:凌薇lingwei@heng-law。
主题:关于下次咨询的跟进
凌律师,您好:
感谢您昨天的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