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握着老太太的手,声音软了些:“姥姥,外孙也想听您的话,可我抛家弃室跑这么远,都是被逼无奈。之前苗先生给我留过一张字条,上面说的几件事都应验了,我实在想找到他,问问我这辈子到底能有啥结果。您就别留我了,行不行?”
老太太见他态度坚决,知道留不住,只好叹口气:“既然你主意定了,我也不拦着。可你要是找到了苗先生和你那朋友,一定得再来看我啊!”
“姥姥您放心,只要我有空,肯定来瞧您!”赵匡胤赶紧说,“对了,我的行李和马还在王家店呢,麻烦母舅派个人去取一下吧。”
杜二公见留不住他,只好点头:“行,我这就叫人去。”说着就喊来山寨的二当家周虎——这周虎是杜二公的老兄弟,跟着他在山寨待了五年,为人耿直,就是性子有点倔。杜二公吩咐周虎:“你带两个人去王家店,找王掌柜,把赵公子的行李和马取回来,路上小心点,别惊动旁人。”
周虎皱着眉:“大哥,这赵公子是啥人啊?值得您这么上心?咱们山寨最近粮食紧,不如让他多住几天,帮咱们想想办法……”
杜二公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周,这是我外甥赵匡胤,不是普通人。他有大志向,咱们不能耽误他。你快去快回,取完东西就回来。”周虎虽有点不乐意,可还是应了声“好”,带着两个手下走了。
这边杜二公又让人备了送行的酒,席间赵匡胤端着酒杯,语气诚恳:“母舅,我有几句话,想跟您说说,您听听就行,要是觉得不对,就当我没说。”
杜二公赶紧说:“贤甥你尽管说,我听着!”
“我听说,善良的人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仗势欺人的人早晚被人嫌弃。”赵匡胤看着杜二公的眼睛,“母舅您在山寨聚义,虽说也是没办法,可‘抹谷’抢粮的事,终究不是正道。您不如改改规矩,保着附近的百姓,帮着除暴安良——这样才配得上‘英雄’两个字。您再招点兵,存点粮,等着机会,要是日后朝廷招安,您就能建功立业,把名字写在史书上,那多光彩啊!我这话可能有点越界,您别生气。”
杜二公听完,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拍着桌子站起来,声音都有点激动:“贤甥你这话说得太对了!真是点醒我了!我之前总觉得山寨日子能过就行,没想过这么多。从今天起,我就改邪归正,走正道!你这一去,要是有空,可一定要再来跟我聊聊!”
赵匡胤笑着点头:“母舅放心,我肯定来。”
没一会儿,周虎就把行李和马取回来了——还带回了王家店掌柜王掌柜的话:“赵公子的马是千里驹,得喂好料,我给装了袋黄豆,让您路上带着。”赵匡胤谢过周虎,把行李和兵器绑在马背上,又给老太太、杜二公和褚氏磕了个头,才翻身上马。杜二公递过来两封银子:“贤甥,这是路上的盘缠,你拿着。”赵匡胤没推辞,接过来揣进怀里,说了声“保重”,就骑着马慢慢走了——走的时候,他还回头望了好几眼,眼里有点发红。
从那以后,杜二公真就改了规矩。他跟周虎一起,把山寨的号令全换了:过往的商人,一点都不碰;遇到老实本分、家里困难的人,还主动给盘缠;要是碰到贪官污吏、恶霸地主,就把他们抓上山,该杀的杀,缴获的钱财要么入库,要么分给手下。附近的百姓都念他的好,日子过得安稳了,到处都夸杜二公是好汉子。山寨的人也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兴旺——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赵匡胤,离开杜二公的山寨后,骑着马走了好几天,这天终于看到了一座城池。他勒住马,抬头一看,城门上刻着“五索州”三个大字。他突然想起苗光义字条上的话:“五索州莫入”——心里犯了嘀咕:“苗先生让我别进这城,可要是他在城里开馆相面,我不进去,不就错过了?再说,城里说不定有我要找的人。”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拍马进了城。城里可真热闹——街上满是人,有卖糖画的、卖糖葫芦的,还有挑着担子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骑着马慢慢走,走到十字街心,看见中间搭了个高台,围着好多人,都仰着头看。他勒住马,也停下来看——原来今天是城隍爷的生日,百姓凑钱请了戏班子,演的是《隋唐传》。
台上锣鼓敲得震天响,演员们演得正热闹——正是单雄信追杀李世民的桥段。那演单雄信的演员,学得有模有样,手里拿着长枪,对着演李世民的演员大喊:“你今天跑不了了!”演李世民的演员假装慌了,往台边退。
赵匡胤看着看着,心里急了——他想起自己之前的处境,觉得李世民跟自己一样,都是有大志的人,要是被单雄信抓住,就完了。他脑子一热,从背上取下马三铁送的神插弓,又抽出一支连珠箭,拉满弓弦,“嗖”的一声射了出去——正好射中演单雄信的演员左胯。那演员“哎哟”一声,从台上摔下来,滚了几圈,就不动了。
台上的人一下子慌了,锣鼓声戛然而止。有人往下一看,大喊:“不好了!台下有个骑马的红脸汉子射死人了!快抓住他!”台下的百姓也乱了,指着赵匡胤喊:“就是他!他手里还拿着弓箭呢!别让他跑了!”
人群里突然冲出个穿着官服的人——正是五索州的团练长解保。这解保是韩通的徒弟,之前在大名府跟赵匡胤交过手,输得挺惨,一直记恨在心。他一眼就认出了赵匡胤,赶紧骑马冲上前,大声喊:“你们别让他跑了!这是杀了御乐的赵匡胤!朝廷正画影图形抓他呢!抓住他有赏!”
解保手下有四个徒弟,还有五百个团练民兵——这些人本来都在台下看戏,一听有赏,一个个摩拳擦掌,拿着刀枪棍棒围了上来,把赵匡胤团团围住。邓丧门是解保的大徒弟,手里拿着把朴刀,喊着:“兄弟们上!抓活的!”江弔客是二徒弟,举着根梢棒,绕到赵匡胤马后,想断他的退路。
赵匡胤一点都不慌——他拔出九耳八环刀,左右招架。刀光闪过,一下子砍倒了两个冲上来的民兵。可架不住人多,他砍倒一个,又冲上来两个,一时半会儿冲不出去。解保在一旁看着,怕赵匡胤跑了,赶紧喊:“邓丧门、江弔客!你们去把四门关上!其他人跟我上!”
邓丧门听了,赶紧带着几个人去东门,江弔客去了南门。赵匡胤趁乱砍倒几个人,拍马往南门冲——到了南门,才发现城门早就关得严严实实。他正想挥刀砍门,突然听见头顶有人喊:“扔砖头!别让他开门!”
是江弔客!他站在城楼上,指挥着士兵往下扔砖头。一块砖头“啪”的一声,正好打在赵匡胤的头顶——赵匡胤疼得一缩脖子,还没缓过劲,又一块砖头飞下来,擦着他的耳朵掉在地上,砸出个小坑。赵匡胤心里一紧:“不好!”赶紧拨转马头,往东门跑。
到了东门,城门也关了。邓丧门站在城楼上,见赵匡胤来了,大声喊:“掀铜瓦!砸他的马!”士兵们一听,赶紧掀着城楼上的铜瓦往下扔。一块铜瓦“当”的一声,打在赵匡胤的赤兔马头上——那马疼得“嘶”的一声叫,猛地掉过头,顺着一条小巷窜了进去,差点把赵匡胤掀下马。
赵匡胤稳住身子,拍着马往北门跑——北门也关着,解保的三徒弟史黄幡正守在那儿。史黄幡见赵匡胤来了,赶紧喊:“放炮石!”一块碗口大的炮石“嗖”的一声飞过来,赵匡胤赶紧往后一躲,炮石砸在地上,溅起一堆尘土。
赵匡胤知道北门也出不去,只好又往西门跑。正跑着,突然看见街北边有座土地庙,庙门口站着个穿道袍的老者。那老者见了赵匡胤,赶紧跪下来,声音有点急:“将军莫慌!小道是这土地庙的住持玄清,当年受过令尊赵老爷的恩惠!庙里有密道,能出城!快跟我来!”
赵匡胤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在这儿能遇到认识父亲的人。此时后面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他也顾不上多问,赶紧拍马到庙门口,翻身下马。玄清道长站起来,领着他往庙里走:“将军快跟我来,再晚就来不及了!”
到底赵匡胤能不能顺利出城?这玄清道长又是什么来头?咱们下回再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