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飞龙全传武功排名 > 第 46 章(第2页)

第 46 章(第2页)

赵匡胤看完信,鼻子一酸,想起当年被高行周所救的情景——那时候他才二十岁,刚从家里跑出来,不懂世事,得罪了郭威的侄子,被追杀得走投无路,是高行周把他藏在帅府的柴房里,还给了他盘缠,让他赶紧离开滑州。没想到如今,恩人却为了守节,自刎而死。

他赶紧让人准备香烛纸锭,对着高行周的尸身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心里默念:“高将军,您放心,日后我若真能有出头之日,一定好好照顾怀德,让他有机会建功立业,不辜负您的托付。”

刚磕完头,就听“扑通”一声,高行周的尸身突然倒在地上。众人都惊呆了,赵匡胤却明白——高行周是英灵不散,等着他的承诺,如今见他答应了,才肯安心离去。

他站起身,对岳元福说:“高元帅一生忠勇,不能让他死得不明不白。你们赶紧找口好棺材,用沉香刻个人头,装在他的尸身上,好好安葬。至于他的首级,我得带回京复命,还请各位体谅。”

岳元福赶紧点头,让人去准备。赵匡胤又让人把高行周的首级装进金漆木桶里,妥善收好,然后才开始安排潼关的事——他把帅印交给岳元福,让他暂时管理潼关的军政事务,又叮嘱了几句,才带着人离开帅府。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下令拔寨班师。士兵们听说不用打仗就拿下了潼关,都高兴得不得了,敲着锣,打着鼓,一路唱着凯歌往回走。郑恩骑着马,跟在赵匡胤旁边,一会儿说要回去喝顿好酒,一会儿说要去看赵府的小侄子,乐得合不拢嘴。

走到太行山时,赵匡胤想起杜二公还在山上,就跟杜二公商量,让他带着家眷一起回东京。杜二公一听,赶紧点头——他早就不想当山贼了,能跟着赵匡胤回东京,做个良民,再好不过。

他回到山寨,把剩下的粮食、钱财都分给了喽啰们,对他们说:“兄弟们,我要跟着赵将军回东京了,以后咱们就不是山贼了,都回家种田去吧,好好过日子,别再做伤天害理的事。”

有些老喽啰舍不得离开,杜二公又劝了半天,最后愿意跟着去东京的,只有一百多人,其余的都领了钱财,收拾东西下了山。杜二公让人把山寨烧了——他不想留下任何痕迹,然后带着妻子、女儿,还有那一百多喽啰,坐着马车,跟着赵匡胤的大军往东京去。

走了十几天,终于到了东京城外。赵匡胤让人把大军扎在城外,自己带着郑恩、李通等人,先去晋王府见柴荣。柴荣一听潼关拿下了,高行周自刎了,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让人准备酒席,给赵匡胤接风。

苗光义也在王府里,见了赵匡胤,笑着说:“赵公子,我当初说过,不出两个月,你必能成功,如今才四十多天,果然没说错吧?”

赵匡胤赶紧拱手:“先生神机妙算,之前多有得罪,还请先生别见怪。”

苗光义摆摆手:“都是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酒席刚开,赵匡胤就想起家里的父母,心里惦记,只喝了两杯,就跟柴荣告辞,往家里赶。刚到家门口,就看见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还有弟弟赵匡义,都站在门口等他。他赶紧跑过去,跪在父母面前:“爹,娘,孩儿回来了!”

赵弘殷扶起他,看着他风尘仆仆的样子,眼眶都红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这孩子,带着罪去打仗,我和你娘天天担心,生怕你有个三长两短。”

一家人正说着话,杜二公带着妻子、女儿也到了——杜二公是杜氏的弟弟,也就是赵匡胤的舅舅。杜氏一见弟弟,赶紧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一家人团聚,热闹得不得了。赵弘殷让人加了菜,又摆了一桌酒席,庆祝一家人团圆。

第二天一早,周主郭威上朝,文武百官都来了。赵匡胤在朝门外等着,黄门官进去通报后,郭威让人把他宣进殿里。赵匡胤跪在金阶下,把收降董龙、董虎,拿下潼关,高行周自刎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郭威听了,心里有点不信——高行周是他最忌惮的人,当年在滑州,他差点被高行周活捉,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自刎了?他皱着眉问:“赵匡胤,你说高行周自刎了,他的首级呢?”

“回万岁,首级就在午门外,装在金漆木桶里。”赵匡胤回答。

郭威赶紧传旨,让人把首级拿进来。承御官很快就把木桶抬进殿里,近侍打开桶盖,把首级取出来,放在盒子里,送到郭威面前。郭威仔细一看——这首级确实是高行周的,眉眼和当年一模一样,只是脸色苍白,没了生气。

他突然想起当年滑州之战的情景——那时候高行周拿着长枪,追得他满山跑,差点就把他挑死。如今高行周死了,他心里又恨又怕,忍不住指着首级骂:“高行周!你这辈子跟我作对,如今还不是死在我手里?你当年的威风去哪了?”

话音刚落,突然发生了一件怪事——高行周的首级突然睁开眼睛,眉毛动了动,嘴巴一张,“呼”地喷出一股黑气,直朝着郭威扑过去。郭威吓得“啊”地叫了一声,往后一仰,从龙椅上摔了下来,双手乱抓,两腿蹬了蹬,就昏了过去。

殿里的文武百官都惊呆了,赶紧围过去,喊着“万岁”。内侍们慌慌张张地把郭威扶起来,抬进后宫。柴娘娘听说郭威昏了,赶紧带着宫妃跑过来,哭着喊“万岁”,可郭威就是不醒。她赶紧让人去请太医院的太医,太医来了,诊了脉,说是受了惊吓,气血攻心,开了药方,让人赶紧煎药。

柴荣留在后宫伺候郭威,又让人出去安抚百官,说万岁只是受了惊,没大事,让大家先回去。百官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却也只能各自散去。

郭威喝了药,到半夜才醒过来,可身子还是很虚弱,只能躺在龙床上静养。柴荣天天在床边伺候,寸步不离。郭威知道自己病得重,就把朝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柴荣处理。百官们见柴荣掌权,心里才踏实了些——柴荣向来宽厚,又有能力,比郭威靠谱多了。

过了几天,郭威稍微好了点,就召来术士吕宗一,问他自己的病什么时候能好。吕宗一掐着手指头算,然后说:“万岁,您这病是因为箕星犯了分野,要想痊愈,得散财作福,筑坛祭天,禳解灾星才行。”

郭威赶紧让柴荣照着办。柴荣让人在城西筑了圜丘社稷坛和太庙,选了十月初一那天,让郭威去祭天。可郭威病得太重,连坐都坐不稳,只能让柴荣代替他祭拜。祭完天,郭威在西郊住了一晚,病情突然又加重了,差点没挺过来,到半夜才稍微好转。

第二天,百官在祭殿里给郭威问安,郭威让柴荣扶着他,勉强坐了一会儿,就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柴荣只能让人把他抬回宫里,然后下旨,让自己全权处理朝中的军政事务。

又过了几天,郭威在寝殿里召见百官,商量国家大事。正说着,一个中官突然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万岁,前几天您祭天的时候,赏给士兵的钱财不均,有些士兵心里有怨气,您可得赶紧查查,别出乱子。”

郭威本来就病得心烦,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拍着龙床喊:“反了!反了!这些士兵竟敢抱怨!传我旨意,把那些有怨气的士兵都抓起来,从严处置!”

他这一怒,病情又加重了,咳嗽着说不出话来。柴荣赶紧劝:“父皇,您别生气,这事我来处理,您先好好养病。”

郭威瞪着眼睛,想说什么,却又咳了起来。百官们都低着头,不敢说话——他们知道,郭威这一怒,恐怕又要出乱子了。

到底郭威会怎么处置那些士兵?柴荣又能不能稳住局面?咱们下回再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