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飞龙传 > 第 15 章(第2页)

第 15 章(第2页)

郑恩心里一动:“我本来是要找二哥柴荣的,可找了这么久也没找到,留在这儿倒也能吃饱穿暖,先混几天再说。”他想了想,说:“你们要留我也行,但得先说好条件——我冬天夏天的衣服不能少,每天得有酒有肉,还得要两个从人伺候我。你们要是答应,我就留下;不答应,我就走。”

众人一听,都点头答应——郑老实说:“壮士放心!衣服我们给你做,酒肉管够,从人也给你找!”

李掌柜问:“壮士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好去做。”

郑恩说:“我不爱穿花里胡哨的,就给我做顶黑毡帽、一条黑绫手帕、一件青袍子,裹脚、布鞋、袜子也都要青色的。从人要十五六岁的小孩,也给他们穿青色的,我好教他们耍棍,以后也能帮着捉妖。”

众人都应了,李掌柜立刻去镇上找裁缝张师傅;郑老实回家准备早饭——杀了只鸡,炖了锅肉,又搬了坛烧酒,还烙了一摞大饼,让长工挑去庙里;张先生则去村里找从人,最后选了两个孩子——一个叫狗蛋,父母早亡,跟着奶奶过,胆子大,敢接郑恩的枣木棍;另一个叫石头,家里是种庄稼的,老实勤快。

没多大一会儿,长工就把早饭挑到了庙里,郑恩也不客气,坐下就吃——鸡肉炖得烂乎,酒也够烈,他吃得满嘴流油,直到再也吃不下,才拍了拍肚子。长工收拾碗筷的时候,裁缝张师傅也来了,拿着尺子给郑恩量尺寸——郑恩嫌麻烦,动来动去,张师傅只好让狗蛋和石头按住他,才量完。

吃过饭,郑恩叫人找了杆大秤,把鹿尸称了称——二百六十五斤。他让众人把鹿剥了皮,肉分成四份:一份送给酒馆掌柜,还之前吃酒肉的钱;一份送给郑老实,谢他招待;另外两份分给村里的人,让大家都尝尝。

第二天一早,郑恩刚开门,就见郑老实带着几个泥瓦匠来修庙——把破了的窗户修好,把供桌擦干净当饭桌,还添了桌椅、床帐被褥。裁缝张师傅也把新衣服送来了,狗蛋和石头穿上青衣服,跟在郑恩身后,像两个小跟班。

郑恩换上新衣服,心里美滋滋的:“要不是除了妖,哪能有这么好的日子?可惜二哥不在,不然也能跟我一起享福。”他闲着没事,就教狗蛋和石头耍棍——狗蛋学得快,就是力气小,郑恩就找了根细点的木棍给他;石头学得慢,但认真,郑恩也耐心教。

从那以后,郑恩就住在孟家庄,村里人像供神仙似的待他,每天都有人送酒肉来。没了妖精,孟家庄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庄稼长得旺,村民也不用再怕孩子被吃,家家户户都能安心睡觉,真是“年谷时熟,岁稔民安”。

再说赵匡胤,自从在木铃关跟柴荣、郑恩分开后,就一个人往首阳山走——他姨母家在首阳山,他想先去姨母家躲躲,等风头过了再找柴荣和郑恩。

可这一路走得真难——首阳山一带连着几年大旱,地里的庄稼全枯死了,草根树皮都被村民挖光了,路上随处可见饿倒的人,有的已经没了气,没人收尸,只能躺在路边。赵匡胤看着心里难受,他身上也没多少干粮,只能省着吃,有时候看到饿极的孩子,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去一些。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破村子里,遇见一个叫刘大娘的妇人,正抱着个七八岁的孩子哭——孩子饿晕了,嘴唇干裂,脸黄得像纸。赵匡胤赶紧从怀里掏出最后一块干饼,掰成小块喂给孩子,又找了个破碗,去村里唯一的一口井里打了点水,给孩子喂了几口。

孩子醒了,刘大娘对着赵匡胤磕头谢恩:“壮士,你真是好人啊!这村子里的人都快饿死了,前几个月还有人往汴梁逃,说汴梁城里有粮食,我也想带孩子去,可实在走不动了……”

赵匡胤心里一动,问:“大娘,你知道首阳山郑家庄的郑老栓家吗?那是我姨母家,我来找他们。”

刘大娘叹了口气:“你说的是郑老栓啊!他们家三个月前就往汴梁逃了,说是去投奔亲戚,具体去了哪儿,我也不知道。这一带的人,能逃的都逃了,没逃的,要么是走不动,要么是等着饿死……”

赵匡胤听了,心里凉了半截——姨母家也走了,他这趟首阳山算是白来了,白跑了三百多里路。他坐在地上,心里犯愁:“回家吧,外面到处都在抓我,京城肯定查得更严,回去就是自投罗网;去关西找母舅吧,木铃关有守军,怎么过得去?”

他就这么坐在破村里,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办法,只能站起来,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忽然看见前面有一群人,背着叉袋,沿着山路往这边走——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但眼神很警惕,见了赵匡胤,都停下脚步,盯着他看。

赵匡胤上前拱了拱手,问:“列位朋友,你们袋里装的是什么?是粮食吗?”

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姓周,大家都叫他周大哥,他上下打量了赵匡胤一番——见赵匡胤穿着粗布衣裳,但身材高大,眼神有神,不像是普通的村民,倒像是个练过武的。他犹豫了一下,说:“壮士,这一带大旱,哪来的粮食?我们袋里装的是私盐,要往关西去卖。”

赵匡胤愣了一下:“私盐?这可是犯法的。”

周大哥苦笑着说:“没办法啊!不贩私盐,我们一家老小都得饿死。这盐在这边不值钱,到了关西,一斗盐能换一斗米,我们就靠这个糊口,每天担惊受怕的,怕被官差抓着。”

赵匡胤问:“你们往关西去,怎么不走大路,反而走这山路?木铃关怎么过?”

周大哥看了看身边的人,又看了看赵匡胤,压低声音说:“壮士,实不相瞒,我们知道一条小路,能绕开木铃关的守军,偷偷过去。要是走大路,肯定会被官差查,私盐一被搜出来,我们就完了。”

赵匡胤一听,眼睛亮了——他正愁过不了木铃关,要是能跟着这些人走小路,说不定能顺利到关西。他赶紧说:“周大哥,我想跟你们一起去关西,我母舅在关西,我去投奔他。我不会给你们添麻烦,还能帮你们看着行李,要是遇到山贼,我也能打几下。”

周大哥犹豫了——他怕赵匡胤是官差假扮的,来查私盐。赵匡胤看出了他的顾虑,从怀里掏出一把旧刀,说:“周大哥,我不是官差,我是因为犯了点事,才想往关西躲躲。这把刀是我以前用的,你们要是信我,就带我一起走;要是不信,我现在就走。”

周大哥接过刀看了看——刀虽然旧,但刀刃很锋利,不像是普通人用的。他又跟身边的人商量了几句,最后说:“壮士,看你也不像坏人,我们就带你一起走。但你得答应我们,路上别多问,遇到官差,就装成我们的伙计,千万别露馅。”

赵匡胤连忙答应:“多谢周大哥!我一定听你们的。”

就这样,赵匡胤跟着周大哥一行人,沿着山路往关西走。山路崎岖难走,到处都是石头和杂草,走了没一会儿,赵匡胤的鞋就磨破了,脚也起了泡,但他没吭声——他知道,这是他唯一能去关西的路。

可他不知道,这条小路虽然能绕开木铃关,却藏着更大的危险——山里头有山贼,专抢贩私盐的人,还有些地方有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这一路,等着他们的,是更多的艰难险阻。

正是:

路入崎岖终有路,神行暗昧豈為神?

不知道赵匡胤和周大哥一行人,能不能顺利通过小路,到达关西,咱们下回再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