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英帝国呢?
定位极其尴尬。
一旦失去了印度、缅甸这些殖民地体系的供养,他们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皇家空军,将不可避免地沦为世界二流!
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将彻底熄灭!
这个念头,让他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他为了英国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汗水、眼泪、热血、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之前的至暗时刻,这位倔强的英国男人都没有向对手和敌人妥协。
他甚至秉持着如果英国的历史会被希特勒所终结,那也是抵抗到最后绝不屈服的历史。
只是眼下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丘吉尔缓缓地,放下了电话。
所有的愤怒、不甘、屈辱。
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冰冷的利益交换。
明知英国走下神坛不可避免,丘吉尔也想要争取那最后的体面。
思索片刻后,丘吉尔将那根雪茄,重重地按进烟灰缸里:“召回亚历山大。”
他缓缓地,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让他回伦敦述职,前线指挥官的职务全部进行调动。”
“另外。”他看向财政大臣:“为表示我们与民国方面合作的诚意与歉意,立即拟定一项新的对华援助方案,总价值为五千万英镑。”
他看着众人惊愕的表情,补充了最后一句:“我们要尝试用这笔钱,换回我们在缅甸的权力。”
当那封由伦敦发出,经新德里、山城层层转译的绝密电报,最终摆放在常瑞元面前时,整个军事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沸腾了!
“什么?英国人妥协了?!”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第一个失声叫了出来。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将那份薄薄的电文看了三遍。
军政部部长陈辞修的声音,也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震惊:“不仅妥协了,他们还要给我们提供五千万英镑的援助!”
五千万英镑!
这个数字,像一颗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在座的,都是国府的最高层,他们都清楚地记得,几天前,他们还在为如何平息那场随时可能失控的边境冲突而焦头烂额。
常瑞元本人,更是亲自拟定了那份“忍耐镇静”的模糊指令。
可现在,前线用一场强硬的、几乎是独断专行的军事胜利,换回了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外交奇迹!
至于五千万英镑的附加条件,众人下意识忽略了,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缅甸就是英国佬的势力范围,而不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
常瑞元的脸上,泛起一阵复杂的潮红。
那其中有惊喜,有意外,但更多的是一种作为最高领袖,看到棋盘上的棋子走出一着妙棋后的满意与赞许。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失态,而是缓缓地站起身,将那份电文轻轻地在手中掂了掂,仿佛在衡量它的分量。
“云飞此举,胆识可嘉!”
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为此次事件定了性。
这不是“乱命”,而是“胆识”。
“以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对付英人,一味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