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借。”
“各家各户,都留下足够的口粮,留下足够的种子。”
“剩下的粮食,咱们,就先借给国家,去救济那些受灾的同胞。”
“等战争结束了,等咱们把小日本,彻底赶出去了。”
“这粮食,国家,一定会还给咱们的!”
王干部也立刻补充道,“为了确保大家的生活,不受影响,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将以集镇、县城为单位,实行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也就是说,以后,大家伙的油、盐、布匹、煤炭,都由政府,统一免费供应!”
一个征粮,一个配给。
一个“出”,一个“进”。
这,就是楚云飞为应对当前困境,而制定出的“战时经济”组合拳。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煤炭都免费供应吗?”
“对了,还有那土盐,也是免费的吗?”
“咱们山西最不缺的就是取暖用的煤,更不缺吃饭用的土盐。”
“请乡亲们放心,生活必需品全部免费供应,公平公正!”
“至于冬装、服这些我们会优先供给前线的作战部队,也希望乡亲们能够理解,但上面发话了一定要尽可能的保障。”
“我们作战不仅仅是为了保卫国家,也是在家乡,保卫乡亲们免遭日本人的侵害。”
“方长官通电的时候也说了,胜利就在前方,这些都只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百姓们躁动不已,众人窃窃私语。
“楚长官一言九鼎,说话可从来没骗过咱们。”
“用了这三四年的平价煤,缴的税还不到往常的一半,楚长官肯定没毛病。”
“现在肯定是出了什么大问题,不然的话怎么会这样呢?”
“我们交,我们相信楚长官,相信咱们的军队一定能够打胜仗。”
晋东南地区算是山西地区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了。
这里的百姓堪称全省最为富足之地。
几乎没有遭到多少鬼子的侵扰劫掠,每年还能够积攒下来不少的粮食。
在粮食本位的山陕等地,家家户户都有一笔“存款”。
现如今,政策已经有所变化。
老百姓们心里虽然有些不舍,但那股最强烈的抵触情绪已经渐渐地,被一种“同胞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所取代了。
王干部高举右手:“乡亲们,现在勒紧裤腰带,等到打赢小东洋,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是啊,乡亲们,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嘞!”
这样的一幕幕,几乎在各地都在上演。
当然,也有不理解余粮征集制政策的百姓。
不过这些百姓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能够理解现状和苦衷的。
再加上。
各地基本上都有新训处,每个县都有至少一个连的部队,平日里面用于救灾抢先,应对有可能发生的空袭,持有武器装备的他们,具备一定程度的强制力,镇压个骚乱还是轻轻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