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这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不管是谁犯错,他都是照办不误。
不过,李铁军也确实是第一个胆敢不服从命令的人。
无奈之下。
李铁军一边命令下面的部队加紧攻势,全力猛攻。
另一方面则是在犹豫是否将具体情况告知给楚云飞。
在一旁参谋长的劝谏之下。
李铁军决定拖延数个小时,为廖昂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生米煮成熟饭之后,
……
足足过了六个小时之后。
李铁军才以在前线指挥为由,匆匆回电。
硬着头皮将他派遣第二十四师,擅自向日军侧翼突击的事情。
如实地,向上汇报。
并辩称,自己是“察觉到了敌军侧翼防守薄弱,为抓住战机,才临机决断”
当天傍晚。
楚云飞看到李铁军这份“解释”的电报时,不怒反笑。
他将电报,递给了刚刚抵达前线,前来“协助”他指挥的。
新任华北联合指挥部参谋长,林蔚。
“蔚文兄。”
楚云飞的声音里,充满了讥讽:“你看看,这就是我的‘黄埔学长’,‘国之栋梁’。”
“为了抢那点所谓的战功,连军令都可以当成废纸!”
“擅自更改作战计划,搞先斩后奏?”
林蔚看完电报,也是一阵苦笑,连忙出言相劝:“年轻人,争强好胜,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第二十四师已经取得了突破,我们是否”
“人之常情?”
楚云飞冷笑一声,打断了他。
他自然清楚林蔚是想要和稀泥,并且及时调整后续的作战计划。
毕竟林蔚指挥,基本上都是常瑞元在遥控。
甚至有些时候。
林蔚明明知道有更合适的打法,但偏偏还要服从常瑞元的命令。
这种投机式的“忠诚”,自然不能够带到华北联合指挥部来。
楚云飞自然就不可能同意:“蔚文兄,我倒想给你讲几个,因为‘不服从命令’、‘孤军冒进’,而酿成恶果的故事。”
楚云飞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眼神,变得悠远而深邃。
“你可还记得,抗战刚爆发之时,第五师团的师团长,坂垣征四郎?”
“他违背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的命令,强行从察哈尔,进攻我山西。”
“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却彻底打乱了日军速战速决,沿平汉、津浦两路南下,会战于徐州、郑州,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整体战略部署。”
“后来,进攻徐州之时。”
“又是第十师团的矶谷廉介,孤军冒进,以一个不满编的旅团就敢硬撼我整个第二集团军。这才给了我们,创造临沂大捷、滕县大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