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过了不到半日,山城的回电,便再次以加急的方式,送抵指挥部。
速度之快,出乎赵鹏程的预料。
他将译好的电文,恭敬地呈递给楚云飞,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古怪神情。
“总顾问,委座的回电。”
楚云飞接过电文,目光一扫,嘴角便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了一分。
电报的内容,言简意赅,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干脆利落。
“此乃革命军人精神之体现,可也。”
赵鹏程在一旁看着,心中五味杂陈,忍不住低声说道:“总顾问,这委座的态度,怎么和之前给邱军团长的,简直是天壤之别?”
邱清泉请示,得到的回复是“忍耐镇静”,以大局为重。
楚云飞这边,一封“可自行攻击”的电报发过去,得到的,却是“革命军人精神”的最高褒奖!
这双重标准,玩得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这就是委座的权术。”
楚云飞将电文轻轻放在桌上,语气平淡,仿佛在评论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他不是同意我的作战方案,他是在同意我这个人。”
赵鹏程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常瑞元不敢给邱清泉授权,是因为他怕邱清泉这颗“炮仗”真的炸了,引发他无法控制的外交危机,邱清泉担不起这个责任。
但他敢给楚云飞授权,是因为他信任楚云飞的判断力和掌控力。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了问题,他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到楚云飞这个“将在外”的军训部总顾问身上。
这既是放权,也是甩锅。
成了是山城的功劳,败了是楚云飞的责任。
“委座的电报,还有后文。”
赵鹏程指了指电文的下半部分。
楚云飞点了点头,他早已看到了。
常瑞元在电报的后半段,以一种商量的口吻,提出了另一件事。
他打算,将此前孤军深入山东,最终兵败而回的李仙州所部第九十二军,从鲁南战场上调回,划归第一战区序列,进行休整和补充。
就此事,他特意征询楚云飞的意见。
“把李仙州调回来。”赵鹏程思索道:“这是好事,也算是给这位黄埔嫡系一个台阶下。”
“何止是台阶。”楚云飞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地图上山东的位置,眼神中带着一丝怜悯,“李仙州这颗棋子,在山东那片四战之地,早就被榨干了。”
作为常瑞元安插在山东的一枚关键棋子,李仙州的处境,可谓是苦不堪言。
他不仅要正面迎击日军和伪军的疯狂围剿,还要时刻提防、并奉命与当地愈发壮大的第八路军搞摩擦。
三线作战,腹背受敌。
他麾下的第九十二军,能苦苦支撑到现在,兵员仅剩一半,弹药所剩无几,已是殊为不易。
如今狼狈撤回,确实是没办法的办法。
“总顾问,那我们的意见是?”
“同意。”楚云飞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当然同意。这符合各方的利益。”
他看着赵鹏程,详细地分析起来:“对委座而言,他保全了一支嫡系部队的骨血,也算对李仙州有了交代,对李仙州而言,这是把他从地狱里捞了出来。而对我们而言。”
楚云飞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