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由刚刚修复不久的滇缅公路、以及仰光-昆明航线日夜兼程地运往中国内陆。
而整批援助物资的最终分配比例,也体现出了美方与山城方面心照不宣的默契。
远征军,因为有卫戍东南亚、震慑英印,以及组建新部队(海军陆战队)的需求,拿走了总物资补给的百分之三十五。
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运往国内。
而在这百分之六十五中,华北联合指挥部,拿走了其中的七成。
余下的三成,则由山城方面,统一调配,用于安抚国内其他战区。
这三亿美元的援助中,并不全是军事援助。
真正用于购买武器装备的金额,只有一亿三千万美元左右。
剩下的大多是以贷款、技术支持等形式存在的经济援助。
一亿三千万美元。
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如果全部用来换装轻武器。
也不过将将能武装二十五个配备了足额山炮和迫击炮的一次性轻型步兵师罢了。
这样的部队,在现如今的战场之上难堪大用。
其军备水平。
也仅仅只是比国军现有的“乙种步兵师”,稍微强上那么一些而已。
在防御作战的时候表现自然不错,而陷入总攻阶段,这样的部队只会增加抚恤压力。
经林蔚等人粗略的估算了一下。
最终落到华北联合指挥部手中的物资。
总价值大约在五千九百万美元。
其中,有近三千万被楚云飞第一时间用来采购了急需的医疗药品、手术器材,和防疫物资。
剩下的两千多万,则全部用来购买了武器弹药。
尤其是,楚云飞之前,特意向史迪威点名要求的轻型坦克。
重型武器装备,价格昂贵无比。
一辆美军主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
虽然“友情价”只卖给中国八万美元。
ps:这个时间点的初期谢尔曼出厂成本在四万九千美元左右。
但其后续的维护费用、人员培训费用,以及那如同喝水一般的汽油消耗,对贫弱的中国来说,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们自然是用不起的。
最终楚云飞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性价比更高也更适合中国地形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即便如此。
这四十八辆崭新的“斯图亚特”,也几乎将所有的援助额度,都消耗得一干二净。
同样的,这四十八辆轻型坦克将会和此前的装甲团t-26轻型坦克一道成为华北地区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举足轻重的装甲突击力量。
华北联合指挥部计划将以此前的装甲团为基础,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扩编出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出来,用于机动攻坚作战,也很适合驰骋在关外的大平原地形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