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窗户透进清晨熹微的光线,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动。何欢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林薇发来的、关于成立“初心文化”工作室的法律架构草案,以及一份金额不高但足以让赵昊全力以赴的初始预算批复。
他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最终重重敲下了回车键。邮件发送成功。
资金将从【“基石扩张”】项目资金池中划拨。这意味着,他对赵昊游戏demo的认可,正式从个人兴趣层面的“试试看”,升级为一次严肃的、纳入整体战略框架下的投资决策。
尽管金额可控,但这一步迈出的心理重量,远超过当初开出第二家店。生鲜超市的盈亏,他看得见摸得着;而投入一个虚拟的文化产品,就像将一颗珍贵的种子抛入迷雾,能否发芽、长成何种模样,全然未知。
【系统界面】悄然浮现,没有新任务,却有一行淡淡的提示:【决策已确认。风险与机遇并存,此为成长必经之路。当前“基石扩张”任务进度稳健,可提供必要容错空间。】
系统的认可像一阵微风,稍稍吹散了他心头的迷雾。它认同这是在“基石”稳固之上的有益探索。
手机嗡嗡震动,是赵昊发来的一长串语音方阵,点开就是劈头盖脸的狂喜和语无伦次的保证,背景音里还能听到他兴奋地捶打什么东西的响声。何欢没听完就关了,只回了一句:“合同和预算发你了,找林律师签。每周五我要看进度报告,超支或延期需提前一周书面说明。”
他必须用最严格的框架,去约束赵昊那脱缰野马般的激情。
处理完这桩“新业务”,何欢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拉回眼前的实体根基。他调出三家“省心优选”过去一周的销售数据对比图。
图表曲线清晰地显示,在“旺家超市”转让后,一号店和二号店的客流与销售额均出现了小幅但持续的回升。更重要的是,三号店——也就是最新开的那家——其爬坡速度明显快于前两家,提前达到了盈亏平衡点。
“标准化手册起作用了。”何欢喃喃自语。新店店长周阿姨严格按照手册操作,减少了摸索成本,员工培训周期缩短,顾客体验从第一天起就更加稳定。这无疑增强了何欢对模式复制的信心。
他站起身,决定去店里亲眼看一看。
三号店所在的社区更老,但居民黏性极高。上午时分,店里多是买菜的老人和带着幼儿的宝妈。何欢没有惊动忙碌的周阿姨,只是站在角落里观察。
他看见一位老奶奶熟练地使用推车,在摆放整齐的货架间穿梭,最后在明档窗口买了两个还冒着热气的包子当早餐;看见周阿姨不仅麻利地称重收银,还能叫出好几位常客的姓氏,闲聊几句家长里短;看见货架上的“省心优选”标签清晰醒目,蔬果区几乎看不到蔫黄的叶子,冷柜玻璃擦得锃亮。
一种扎实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秩序,一种让普通人感到“实在”和“舒心”的微小秩序。
他的目光掠过窗外,对面街角那家空置的铺面依旧挂着“转租”的牌子。几天前,他让林薇去询过价,租金在他的心理预期之内。此刻,看着店内稳定的人流和窗外经过的潜在客源,一个念头变得无比清晰:
第四家店,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一次,他心中不再有最初的惶恐和不确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的规划感。他知道流程,知道关键节点,知道需要多少资金,知道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这种掌控感,是过去几个月摸爬滚打赋予他最宝贵的财富。
中午回到一号店,他叫了沉姨、王阿姨一起吃饭,就在小刘师傅的明档旁支了张小桌。饭菜简单,却热气腾腾。
吃饭间隙,何欢看似随意地提起:“我看了三号店的数据,跑得不错。对面小区还有个铺位空着,我打算租下来开第四家。”
王阿姨眼睛一亮:“好事啊!那边老人多,就缺咱这样的店!到时候我从这边和老周那边抽两个熟手过去支应几天,准行!”
沉姨扒了口饭,点点头,更关心实际问题:“铺子多大?下水道通不通?用电负荷够不够冰柜?这些得先看好了。货源没问题,我跟老刘他们都打好招呼了,多加一家,量更足价更好谈。”
没有质疑,只有附议和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何欢看着她们,心里最后一点关于扩张速度的犹豫也烟消云散。他的团队,已经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了。
“嗯,沉姨您有空帮我先去看看那铺子结构。王阿姨,您也琢磨下那边社区的人大概喜欢买点啥,我们备货也好有侧重。”何欢分配着任务,语气是商量,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成。”两人异口同声。
吃完饭,何欢独自走上二楼的办公室。阳光正好,洒满整个房间。他再次打开电脑,这次调出的不是财务报表,而是一张本市的简图。
他在上面标记出三家“省心优选”的位置,然后在看中的新址上,轻轻点下第四个标记。四个点,已然形成了一个微小却清晰的网络雏形。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变得悠远。
零售网络提供现金流和渠道,“舒心寓所”凝聚团队并试验模式,“初心文化”探索品牌价值和未来可能性。这三者,正隐隐勾勒出一个超越单一超市的、更加立体的商业生态轮廓。
虽然前路必然还有挑战——明远的威胁并未解除,赵昊的项目风险极高,快速扩张对管理能力是极限施压——但此刻,何欢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这信心并非系统凭空赐予,也非盲目乐观,而是源于过去几个月,他和他的伙伴们,用汗水、智慧、一次次解决真问题、完成真任务,一砖一瓦亲手垒砌起来的。
他拿起手机,给林薇发了条消息:“第四家店的选址初步确定,有时间麻烦启动租赁合同审核流程。另外,‘初心文化’的工作室注册和首笔款支付,也麻烦跟进。”
放下手机,他望向窗外。
楼下,“省心优选”的招牌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更远处,是城市鳞次栉比的楼宇,那里藏着未知的对手,也藏着无限的机遇。
他知道,他已经握紧了桨,脚下的船虽小,却结构坚实,船员齐整,目标明确。
足以启航,驶向更深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