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家店的筹备像一架上了润滑油的机器,开始平稳而高效地运转起来。沉姨去看过铺面后,带回的都是利好消息:结构方正,水电基础良好,原房东也是个爽快人。林薇已经着手起草租赁合同,条款比第一次更加缜密周全。
何欢坐镇中枢,同时处理着多条战线的事务。他给新店划拨了预算,要求采购清单必须由沉姨和王阿姨双人审核签字;他通过了周阿姨提交的新店人员调配方案,并提醒她注意老店的人手衔接;他甚至抽空审阅了林薇发来的“初心工作室”的注册文件,在“经营范围”一项上,他特意让林薇加上“文化活动策划”和“数字内容发行”,为未来留下更广阔的空间。
【系统每日任务】依旧精准地穿插其间,推动着他不断查漏补缺:
【今日任务:核查一家门店的消防器材有效期及巡检记录(额度0元)】
【今日任务:与一位新入职不满一周的员工进行一次简短谈话(额度50元,用于请对方喝杯饮料)】
【今日任务:思考“省心优选”门店标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规范性(额度0元)】
这些任务让他无法满足于宏观决策,必须持续深入到运营的毛细血管之中。他发现一家店的灭火器压力略低,立即安排更换;他和新来的收银小姑娘聊了十分钟,得知她住得很远,每天通勤要两小时,便默默记下,想着未来“舒心寓所”扩容的可能性;他甚至让王阿姨统一了所有门店海报的字体和logo大小,让“省心优选”的视觉呈现更加专业和统一。
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节把控,虽然劳累,却让他对整个体系的掌控力与日俱增。他不再是那个被推着走的幸运儿,而是真正成为了驾驭这辆逐渐加速战车的掌舵者。
周五下午,何欢正在核对新店的装修预算报价,赵昊的“周进度报告”准时发了过来。这次不再是语音方阵,而是一份用在线文档编辑的、略显粗糙但条理清晰的图文报告。
报告里详细列明了本周完成的功能点、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解决方案)、下周计划,甚至还有一个简单的燃尽图。文档末尾,赵昊用一行小字写道:“欢哥,按你要求的格式写了,你看行不?不行我再改。PS:唐宥(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技术大牛)帮了大忙,有个卡了我三天的渲染问题他半天就搞定了。”
何欢微微挑眉。赵昊的进步比他预想的要快。这份报告虽然稚嫩,但透出了一股认真对待的劲儿。而他提到的“唐宥”,也让何欢记在心里。赵昊看技术人才的眼光,他是相信的。
他回复了一句:“报告格式可以。进度按计划进行。保持沟通。”没有过多赞扬,但这份冷静的认可,对赵昊而言已是巨大的激励。
几乎就在他关掉报告文档的瞬间,脑海中的系统界面再次浮现。但这次不是日常任务,而是一个带着细微星芒特效的提示:
【检测到宿主对“高品质精神产品”投入持续资源及关注,且关联项目推进符合预期。】
【“心源初探”分支任务进展良好。】
【发布辅助性文化消费指引:请于今日营业结束后,前往“省心优选”二号店休闲食品区,进行一次额度内的个人消费,尝试发掘潜在的文化符号价值。额度:88元。】
文化消费指引?发掘文化符号价值?
何欢微微一怔。这个任务描述比以往的日常任务更加抽象,似乎意有所指。他看了一眼时间,离二号店打烊还有一小时。
他起身下楼,跟王阿姨打了声招呼,便步行前往不远处的二号店。
傍晚的二号店,客流稍减,但依旧热闹。何欢没有惊动店员,径直走向休闲食品区。这里陈列着各种零食、饮料、冲调饮品。他放缓脚步,目光掠过那些包装琳琅满目的商品,心中琢磨着“文化符号价值”的含义。
是那些印着传统纹样的茶饼?还是包装设计颇具国风的果汁饮料?或者是某个网红动漫联名的薯片?
他一时没有头绪,便像普通顾客一样慢慢挑选。最终,他拿了几包沉姨推荐的、本地老字号生产的桂花糕,一瓶新进的、设计雅致的NFC果汁,又顺手拿了一款最近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包装上有个可爱卡通形象的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