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知青之歌 > 第十一章 论(第4页)

第十一章 论(第4页)

还可以猜测这个意义是宇宙或更高维度产生的,那就要进行探索,确定答案。

还可以猜测这个意义是自生的,也就是认知在人类身体上得到了寄宿,他的行为大概就是发展壮大,更全知全能,探索宇宙,认知整个有形空间,记忆和思想只要有合适的载体,可以去到任何维度,因为记忆和思想并非实体,但可以掌控并创造实体,所以记忆和思想就是最高维度,只是目前并不完整。

也可以说记忆和思想就是无形的世界,无形世界在认识有形世界,也就是世界在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在完整自己。并加以改造。但这个无形必须要有一个有形的载体,才能参与到有形世界,与之交流互动。所以控制了肉身作为载体。

第十一段

《世界史》中有一段话:“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闭关自守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也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这些密切的联系,互相的依存,互相的矛盾,就是一个局部认知遇到另一个局部认知产生碰撞,结合形成相对之前更加完整的认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

密切联系,互相依存,来自于彼此的共性,相交的部分,或共识。

互相矛盾则来自于彼此不相知的局部认识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同时包括不理解,所产生的偏见歧视和误会。这个完整化就是发展的过程,是必然会发生的。他的完整并不是指国家版图扩张的完整,而是认知从局部向整体化的完整。国家版图的扩张以及分分合合只是着相的表现。

亚洲

中国:从夏商周,到秦汉大一统,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盛世,到宋元明清。。。

中东:从苏美尔阿卡德帝国,到巴比伦王朝,到波斯帝国,到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

印度:从哈拉帕城市文明,到吠陀时代,到孔雀帝国,到笈多王朝,到德里苏丹国,到莫卧儿帝国,到殖民统治…

欧洲

西欧:从爱琴文明,到荷马时代,到城邦时代,到马其顿崛起,到罗马帝国,到中世纪封建采邑,到宗教政治化,到版图分裂,到十字军东征,到英法战争,到圣女贞德,到拿破仑,到普法战争,到《某党宣言》问世…

东欧:从斯拉夫部落,到留里克王朝,到基辅罗斯公国,到蒙古统治,到封建割据,到沙皇俄国,到十月革命,到东欧剧变…

非洲

东非:从库斯王国,到阿克苏姆王国,到扎格维王朝,到所罗门王朝,到阿达尔苏丹国,到丰吉苏丹国,到被英德瓜分,到独立运动…

北非:从古埃及王朝,到迦太基王国,到罗马、阿拉伯相继统治,到图仑王朝,到法蒂玛王朝,到阿尤布王朝,到马穆鲁克王朝,到奥斯曼属地,到阿里王朝,到英国殖民,到独立运动…

西非:从加纳帝国,到马里帝国,到桑海帝国,到巴马纳王国,到贝南帝国,到奥约帝国,到沃洛夫王国,到豪萨诸国,到莫西诸国,到伊费王国,到达荷美王国,到被欧洲殖民,到独立运动…

中非:从加奈姆帝国,到刚果王国,到恩东戈王国,到卢巴王国,到隆达王国,到卡曾贝帝国,到被欧洲殖民,到独立运动…

南非:从津巴布韦王国,到托尔瓦国,到莫塔帕王国,到罗兹韦昌加米尔国,到卡隆加拉维帝国,到祖鲁王国,到被英国征服,到独立运动…

美洲

中美洲:从奥尔梅克文明,到玛雅古国,到阿兹特克帝国,到西班牙殖民,到分裂独立,到中美洲联邦,到再次解体,到再次一体化…

南美洲:从查文文化,到印加帝国,到西班牙殖民,到玻利瓦尔独立运动

北美洲:从白令陆桥迁移,到印第安文化,到欧洲殖民,到反抗斗争,到西进运动,到强迫迁移…

大洋洲

澳大利亚:从原住民土著部落,到英国囚犯殖民,到强占屠杀,到淘金热移民,到联邦自治领…

新西兰:从毛利人部落,到英国殖民,到毛利人反抗失败,到移民激增,到摆脱殖民新西兰独立,到英联邦成员…

以上的历史总结:

每一个上位者都认为自己是最后一个上位者,认为自己建立的王朝应当是最后一个,希望永久统治,试图想用一种自认为完美的制度,掌控整个世界永生永世都不变更。他的目光只停留在享受治下人群的爱戴和供养以及特权上。并不知道这些只是发展的需要,是更高维度设置的奖励。当社会不再发展,技术认知不再更新的时候或对发展不利的时候。社会就会想要改变,矛盾冲突就会产生,这个时候上位者还停留在自我固化的想法中不做任何变更,开始通过暴力强制压迫等手段,试图继续维持下去。但更高维度不会允许,于是出现了变法更新制度,继续中兴维持发展,如果上位者不愿意,或出于自私或迫于环境压力无法变更,更高维度就会直接让第二个候选人出现,带领大众推翻并建立新的更适合整体发展的制度,但第二个候选人也不知道这一切与更高维度有关,于是重复走上第一个上位者的老路,之后又被第三个候选人推翻,如此循环。这就是人类不自知的。

从原始部落到建立城邦,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丝绸之路到大航海时代,从工业革命到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人类文明从孤立发展到区域互动,到形成命运共同体。这个过程是社会组织形式,技术传播路径和文化认同重构的多维变革,是无形的认知世界的完整化过程,朝代一次次更迭,王国一个个覆灭,在无数个生死轮回中,认知,包括技术制度认识等等,这些无形的从来没有停止发展,一直在不断的进步趋向完整化。这些发展,不是人类在发展而是认知在发展。

各国的发展可以看作世界整体认知的发展,他们并不孤立,互相都有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族群人种上的流动,互相穿插,彼此影响,带动整体发展,接受的包容的开明的往往会更繁荣,那些拒绝加入融合的,封闭不发展试图自给自足,独自逃避或坐井观天,偏居一域,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当外部世界的发展和探索,伸向这里的时候,不配合,不接受,又无力应对,没有对等的谈判条件,那么只能被消灭,甚至亡族。如果寄希望于对方仁慈友善,那将是天真的。

各自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文明,谁也不服谁,没有让双方信服的公正裁决者来评判,结果只能是通过冲突来一决胜负,(这就像二进一法则,两个人见面,各自都认为自己是最强的,如何证明,只能通过实际较量。)胜的就被强制认为是好的,败的就被吞并或抹去,但实际上真的好吗?不一定。其实双方各自都有优点和缺点,这种抹去一般是全盘否定。是出于一种来自胜利后的傲慢和歧视行为。

很多王朝在建立之初都会设立一些规矩,并限制后代不准更改,但他们不知道这样不变的规矩,会给后来人制造多大的阻力。一旦到了整个时代需要变革的时候,那不是人力能控制的,有人识别到了这种信号,想要顺势而为,但确会遭遇人间重重阻力,甚至身死。但这股力量会前赴后继的进行下去。非人力能够抗衡。那些仅仅因为遵守落后于时空的规矩而反对变革的,往往沦为自私派的棋子,还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胡服骑射是改变,取消人殉是改变,当变则变,一味的守旧是不行的,很多王朝要么死于不变,要么死于瞎变。

中国这个区域一直有很多包容开明的现象,从唐尧禅位虞舜,秦穆公亡马,胡服骑射,到孔子有教无类,到达摩东渡,到隋唐万国来朝,到郑和下西洋等等,直到明末,这时是信号的初显,固化的观念导致有机会但没有意识,最后到了清末,这时也还有机会,但也没能正确变法。在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上尽然选择了闭关锁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要生存就必须要理解万事万物,理解才能正确应对,理解万事万物就必须要发展探索,不发展的或跟不上发展的都会被敲打,人类总体的认知只会增加,将未知变为已知这是人类的发展方向,也是条件限制,无形世界或认知世界要包裹整个有形世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