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他的这种鄙视,顿时就让华国国内的一帮崇洋媚外的家伙高潮了,纷纷转发他的言论。
早就看这个掀起华夏风、古风潮流的顾大才女不爽了,干嘛非要把华国的传统文化玩得这么溜,在音乐上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不好么?
在这个平行世界,文娱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两极格局,中西方的文化都在互相渗透,华国有“洋奴”、“慕洋犬”,外国自然也有带路党。
但是华国一向讲究吃相,外国那群蛮夷就不讲究了,就花钱养慕洋犬呗。
而且在钢琴这种古典音乐领域,欧米国家确实话语权更大,毕竟钢琴就是他们发明的。
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非常看好顾清歌的华国古典音乐界大佬,却也站了出来,毫不客气地反驳萨姆——
“有人喜欢把《致墨小姐》称为‘微不足道的音乐’。
但这种微不足道实际上凝聚了顾清歌强烈的体现个人风格的创作理念,体现了她独具一格的创作思维。
乐曲还有其它种种的独具匠心之处,无一不显示了顾清歌创作中一贯的严谨精神。
所以尽管《致墨小姐》只是一首演奏时间只有3分多钟的小品之作,但也可以说是顾清歌音乐创作的一个浓缩体,同样渗透了她的精神表达。
《致墨小姐》仅仅是顾清歌的一首钢琴小品,但是其中运用的和声手法仍然体现了顾清歌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作曲家的风格,不折不扣的体现了顾清歌一贯的创作方式。
我坚信,音乐天才顾清歌的出现,一定会对后世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213章苛刻的要求
毫无疑问,现在顾清歌所展现出来的才华,早就已经上达天听。
像她这样的正能量优质明星,官方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她被无端诋毁。
那些真正有良心的音乐界前辈,也不会让她被某些拿了钱的慕洋犬群起围攻。
这一次就连知乎都力挺顾清歌,就表示你可以说《致爱丽丝》没有啥演奏难度,但绝不能说它“微不足道”,它也绝对不俗。
除了之前为顾清歌发声的古典音乐界大佬外,在知乎,还有专业音乐人对《致爱丽丝》进行了细致的赏析——
“……(致爱丽丝)作品不大,小型的回旋曲式,叠部主题雅致鲜明,对比的主题也恰如其分。和声曼妙,与主题构思同步。节奏流畅,张弛有度。调性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织体纯净,发展有序。结构方整,容易理解,作品简洁流畅,深情款款,清新脱俗。
主题和声小调,歌谣式的两句结构,主题带有半音的交替犹如深情的耳语,充满爱意。
随后作品在平行大调展开,色彩明朗,模进的主题表情恳切真诚,在结尾自然地回到小调,构成雏形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暗示了后来不太激烈的音乐发展。
……(省略千字)
总之,《致爱丽丝》形式完美,形象鲜明,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平衡,而这一切没有丝毫匠气,虽是人工却妙然天成,日后必能流传广泛长远、历久弥新。
如果说顾清歌之前的那首钢琴曲《秋日的私语》真是俗的话,那说《致爱丽丝》俗还真冤枉她了。
最后,我其实非常看好顾清歌在古典音乐上的探索与尝试,她有这个才华与能力,创作出真正的经典来。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她搞出来的交响乐,直接征服西方的古典音乐界,在维也纳音乐厅都大杀四方!”
这位昵称为【最终之光】的专业音乐人的高赞回答,一时之间流传颇广,下方的评论、回复也相当多——
“顾清歌的音乐才华太不可思议,她只用一支舞的时间,就创作出了《致爱丽丝》!”
“作为资深乐迷,我只跪求顾大才女别老喜欢没事玩一下网红歌,写这种清新隽永的钢琴曲不香么?”
“非常赞同答主的回答,感觉这一次顾大才女在古典音乐上露这一手,国内音乐界一些没骨头的洋奴、慕洋犬急了!就很急的那种,上蹿下跳!”
“慕洋犬:凭什么顾清歌这种华夏风流派创始人,玩起钢琴来都这么牛,我们不信!她的钢琴曲就是垃圾!可事实证明,她的音乐才华就是吊,洋奴们再怎么诋毁都没用!”
……
很显然,顾清歌那极佳的路人缘亦让她在遭遇舆论风波时,总是“得道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