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还是蒋彦辞从银行里拿回来的,见她这么积极,起身把数钱的人往怀里搂,然后在她耳边私语:“就这么想要一套四合院?”他的语气其实很平淡。
其实之所以平淡也是有原因的,按照现在的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人们大多数的房子都是靠单位集体分到的,就像是房子来说,大家也更喜欢小楼房而不喜欢平房。原因很简单,小楼房再小也是更新的房子,平房再大也是旧的房子,日后卖到几个亿价格的四合院在这个时代也不过是一个旧房子而已。
看着他一副迷茫不解的表情,程以时却是在暗戳戳地嫉妒他。要知道在那本原著中间做生意之后的蒋彦辞对这种房地产的事情十分敏感,在房价没有上升的时候就托人买到了四套北城的四合院,并在日后卖出了天价,狠狠的赚了一笔。
但是现在…没有做生意而是走仕途的蒋彦辞却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程以时却觉得他不该意识不到这一点,于是思索片刻抬头问他:“你觉得未来大家需要房子的人多吗?”
蒋彦辞眸光一闪。
这个问题其实让他想起来了一些事情。南城前段时间来了许多港商投资人,说的就是要投资房地产的事情,也就是私人房产。他一开始其实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南城政府拒绝了这些港商投资人做房地产的投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目前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分配制,不需要有房产交易。
但是这个问题假如让他现在来思考,他会问自己以后真的不需要做房产交易吗?就不说以后,单是现在他难道不就是要跟别人做房产交易吗?
“以后分配房子的计划会被取消?”他马上就意识到在这个事情中间的关键点。
“可能。”程以时并不会把所知道的那些事情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只是会引导他去思考,“20年前的人以为革命是遥遥无期的,可是它结束了。15年前的人认为拿到一个国家的铁饭碗,就意味着永远不会辞退,会在工厂里度过他的一生,可是现在工厂呢?”
“工厂的工人工厂的生产是不匹配的,总有一天会有技术更高的工具代替掉这些工人,那么剩下的这些工人他们应该住在哪里呢?”
的确,现在大多数的工厂建设工人宿舍或者是配套家属院,基本上都会在工厂的土地范围内盖房。但是目前工厂的效益以及工厂工人人数的增加,跟房屋配套是不同步的。
并且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基本上都进行了改制,要自负盈亏。那么在它都即将改变的情况之下,原本的分房制度难道就不会改变吗?
蒋彦辞几乎是一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所以四合院到以后一定会是稀缺的资源?”他给了判断,并看向程以时。
不得不说,这个人虽然没有经商,但是他的判断力依旧敏捷准确,程以时颔首。
“当然,除此之外,难道你不觉得四合院它的位置在北城也比较好吗?”她笑笑,调侃道,“万一以后上学是就近分配呢?那到时候假如舟舟不学无术,他也可以上一个不错的学校。”这就是最原始的学区房概念了。
蒋彦辞因为也不知道有学区房这个词汇,所以让他听完这个话之后,关注点全部放在了中间那句话身上。
“不学无术?应该不会吧?”他皱眉问。
程以时:“……”这句话的关键点在这个上面吗?
因为彻夜科普了“四合院”的重要性,翌日的看房,蒋彦辞也参与了。
蒋父介绍的这套四合院在北城东城区的原木儿胡同里,这套院子原先的主人是北川大学的一个老教授,家里祖祖辈辈在北城读书教学,购置了这一套宅子。后来经历社会的动荡,这套宅子被人占去,拨乱反正之后四年前正是由政府交还到宅子的主人手中。
现在宅子的主人出手这套宅院,主要还是因为儿女都在国外发展,所以他想到国外
因为出手得急还要现金,所以他给的价格比较适中,一整套房子只要四万块。
这个价格相对于四合院本身来说其实并不贵,甚至可以说它远远低于同类型的价格。四合院整体保存的完善程度不错,虽然中间经历了一些历史的变迁,但是房子整体的格局以及建筑都没有太大的损坏。程以时是比较满意的。
“这套房子我出手得急,价格要的并不高,你们要是去问问前面那套房子,起码得比我这一套高个5000块钱。”主人伸手比划了一个“五”,其实意思就是让他们权衡一下价格上面的优势,尽快的给出决定。
程以时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却没有借茬儿,而是说:“所以前面那户人家也在出售四合院吗?”说完她给蒋彦辞使了一个眼神。
两个人的默契很高,蒋彦辞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她的意思,跟着“配戏”,皱眉对她说:“两套四合院只差五千块钱,差的并不多。而是我就说前面那一套四合院更大一些,这一套还是有一点小了,不如我们去看看那一套?”
“你要是想看那一套大的,你就自己去看,我就喜欢小的。”程以时说。
四合院主人听两个来看房的,因为这个原因吵了起来,突然有一点后悔,觉得他自己不应该提前面那一档的话。
小儿子跟小儿媳突然“吵”了起来,这让孟鸳稍微有些意外。
她其实还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她知道应该先哄儿媳妇,于是瞪了一眼儿子后,对程以时说:“小时,别听他的,这房子是买来给你和舟舟住的,他有什么意见不重要,你要是喜欢这套房子,妈给你添钱,咱们现在就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