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灯魁案发生后,义父……开封府王巡使负责此案,很快查到胡家的灯山是由灯笼黄所造。十六日清晨,我们在汴河上追踪到灯笼黄的踪迹,发现他被绑上一艘运粮船。船上除了郭闻志的无头尸体,还有整整一匣崭新的盐钞。”
王旭急忙道:“是,那装钱的匣子乃是赃物,已经被收了起来。”
“邱远。”云济看向被五花大绑的巨汉,“郭闻志是被你杀害,灯笼黄也是被你丢到船上的。可那一匣子盐钞并非灯笼黄的东西,为何也被你放到了船上?”
邱远咧嘴一笑:“下愚费尽心机,要把云机园里的魑魅魍魉都揪出来,要将延丰仓的贪污腐败公之于众,要让弥心老贼的真面目大白天下。可惜一败涂地,早知有你这等妖孽,仅凭一点蛛丝马迹,就能查得这么清楚,我何必多此一举?”
见邱远并未回答云济的问题,沈括忍不住问:“知白,那一匣子盐钞是怎么回事,和郭闻志的账册有关系吗?我记得清清楚楚,那账册上的籴粜记录,皆是以五谷贷出,并没有涉及盐钞啊!”
“老师,那账册中的借贷记录,没有一笔提到盐钞,但实际上,每一笔的背后,都是盐钞!”
“什么意思?”
“此事说来话长,要想掰扯清楚,需要从一场不为人知的瘟疫说起。”
“不为人知的瘟疫?”王安石双眉紧皱,他身荷持国重任,平章天下政事,对瘟疫、灾情再敏感不过。每逢大灾必有大疫,如今连年大旱,黄河以北已经发生五次瘟疫,竟还有他不知道的?难道地方官吏敢知情不报?
云济道:“王相公不必担忧,我所说的这场瘟疫,贫苦百姓无福消受,只在富埒王侯的人之间传播。若无堆金累玉,没有亿万家财,根本没资格染上这瘟疫。”
“还有这样的瘟疫?”
“这场瘟疫唤作貔貅刑。”云济满含深意地看了邱远一眼,“是去年年初开始在京畿路的富商巨贾之间流传起来的。瘟疫的起源,是一只墨玉貔貅。”
“墨玉貔貅?”
云济伸手入怀,掏出一样物事来。那是一只墨玉雕琢而成的神兽,龙头虎身,背生双翅,身覆龙鳞,张着一张大嘴,有吞天纳地之势。
“貔貅又称为‘天禄’,汉武帝曾封它为帝宝。到隋唐后,开始在民间盛行。商贾特别喜欢貔貅,因为它没有秽门,只吃不泄,传说能吸聚财气,不让财富泄走。”云济把玩着手中的墨玉貔貅,“凡是得到这只墨玉貔貅的富商巨贾,都会染上一桩怪病——像貔貅一样,只吃不泄。”
“貔貅……”赵顼若有所思。
云济脸上露出一丝悲悯的神色:“大旱灾年,饿殍遍野。干燥的沙地上,卑微的虫蚁一睁眼就在为果腹之餐发愁,可再怎么忙碌都填不饱辘辘饥肠。不仅如此,它们还要小心遍地密布的机关,一步不慎就会落入蚁狮之口。虫蚁畏惧蚁狮,又羡慕蚁狮。因为蚁狮凶残狠毒,贪婪成性,它们吸虫蚁的血,食虫蚁的肉,却没有肛门,凡吞入腹中的膏脂血肉,绝不容半点泄出体外。”
赵顼身为九五之尊,哪里见过蚁狮这种虫豸,不由好奇道:“蚁狮?也是只吃不泄?”
“回官家,这种虫豸像极了貔貅,一生都不排泄。其肚腹鼓胀,比头、胸部位大十倍不止。”云济话头一转,“卑微的虫蚁哪里知道,只吃不泄是祸非福——对于貔貅而言,消化不了的秽物只会将肚子越撑越大,直到最后,吃又吃不下,拉又拉不出,落得个撑着肚子饿死的下场。那些染了瘟疫的巨富,也是如此!”
鲁深听得甚是认真:“他们也是只吃不泄?这不是便秘吗?”
“刚开始时,确实只是便秘,但会越来越严重。患病者只能从两条路子想办法,一是少吃东西,最好吃上一口,能三天不饿;二就是寻找泻药,帮助自己排泄。但他们发现不论怎么折腾,都无法治好自己的怪病。二三十天后,谷道甚至会慢慢粘在一起,秽门逐渐消失——就像貔貅一样。
“患病者被折磨得痛不欲生,坐卧难安。他们怀疑是墨玉貔貅为自己招来了灾祸,但这墨玉貔貅另有邪门之处——不论他们将它丢弃到何处,第二日天一亮,它又会悄无声息地回到主人身边。
“患病者被这墨玉貔貅缠上,想尽办法也无法解脱,只能求神拜佛。这时候,邱远就会找上门,告诉他们,这叫作貔貅刑,是上苍降下的刑罚,惩罚为富不仁、只吃不泄的人。要想解除貔貅刑,只有一个法子。”
鲁深脱口而出:“将它砸了?”
云济哭笑不得道:“纵然砸得粉碎,第二天它也会重新出现。”
“那是当然!”邱远出声道,“唯一的法子,是嫁祸于人!”
云济道:“要想摆脱它的纠缠,只能寻一个财气不亚于自己且为富不仁者,将这墨玉貔貅偷偷送给他,墨玉貔貅就会重新认主,貔貅刑也会转移到新主人身上。所以巨富们将这墨玉貔貅一个传一个,如同击鼓传花一般。”
“还有这样的邪门东西?”鲁深盯着那墨玉貔貅,满脸好奇。
“你看看。”云济将手中的墨玉貔貅递过去。鲁深这七尺大汉居然不由自主后退一步,躲开他伸过去的手。
“不碍事的。”云济笑了笑,“我方才已经说过,这瘟疫只在富可敌国的巨富之间流传。鲁专勾家财不厚,心地良善,貔貅刑不会找上你的。而且……这场瘟疫传到胡安国那里,已经停止了。”
“胡安国?”王安石敏锐地注意到这个名字。
云济将高士毅家、胡安国家的案子说了一遍。众人听罢,这才知道貔貅刑其实是人为的。高士毅和胡安国都是遭身边人的坑害,但背后真正的谋划者,显然是邱远。
云济又道:“弄清寿光侯、胡安国的貔貅刑是因何而来后,我就想到两个问题,其一,邱远一不诈骗钱财,二不害他们性命,为何要大动周折,造这么一出貔貅刑?其二,胡安国的貔貅刑是寿光侯借郭闻志的手,传递而来,那么在寿光侯之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