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是第一任主编茅盾先生请***主席为其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同时又让郭沫若先生题写《人民文学》刊名而创办的期刊。
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就好像是新闻界的人民曰报一样。
李可灼的能够在人民文学上面发表,就预示着他的作品肯定会影响很多人。
张援朝是一个三十多岁已经成家立业的男人,在国企上班,有家有室,还有两个孩子。
他这辈子没有太多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杂志,特别是杂志上面连载的。
人民文学,是张援朝每期必买的期刊。
受他的影响,他的老婆也爱上了看杂志,每次他看完的杂志,他老婆都会看一遍。
不过他老婆和他不一样,她老婆更喜欢看杂志上面的其他内容。
这天吃完晚饭,孩子们出去玩耍了,张援朝在椅子上看杂志,他老婆在收拾家务。
“老婆你快来看这个,这个连载好好看。”张援朝看完一篇故事连载后朝老婆招手。
“连载有啥好看的!还不如看鬼故事。”张援朝老婆说着话,还是走了过来。
“老婆,这个故事和别的故事不一样,怎么说呢。其他的都是各种批判的,这本不一样,他主要是,是……”
一时间,张援朝竟然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
第138章
PS:先发,我太累了,明天改错别字啥的,徒步真不是人干的事儿啊。
“还真不一样唉!你以前看的那个什么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啥的,我是一个字都看不进去,这个和他们都不一样。”
看完了老公推荐的连载,张援朝老婆顿时感慨说道。
以前她老公喜欢看伤痕文学,但是她却对这种文学不感冒,她觉得看这种就是找虐,从头到尾全是悲剧。
相比起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她更喜欢看小故事,比如故事会这类的。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大行其道,大部分都是在写批判文革的。
反思文学的作品,里面的主角和配角大部分几乎都是悲剧性的。
和李可灼写的《多难兴邦》最后主角也是死亡的悲剧不同,反思文学描写的悲剧,都是刻画在历史特殊时期老百姓的各种生活悲剧。
这种悲剧,一开始看来还挺让人震动的,然而随着反思文学越来越多,读者们也渐渐麻木了,这种题材的文学再过两年就会变得没有市场。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可灼的《多难兴邦》横空出世。
他以一个军人为视角描述了国家有难时,军人们挺身而出,全国人民面对灾难团结一心等等感人视角。
整本,无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它可以让人看的热泪盈眶,也能让人为之雀跃。
这样的文学,给所有人带来的冲击是震撼的,不亚于飘邈之旅这种修真给武侠迷的震撼。
在人民文学发表第二期杂志后,短短几天时间,八十万册杂志就全部卖光了。
好在人民文学从第一天火爆的市场反应,就开始提前加印,但是这样还是在有些地方供不应求。
半个月后,这一期的人民文学杂志竟然卖出了一百六十多万本。
“总编,下期印刷多少本?”这天,印刷厂的负责人找到了人民文学的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