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学吗——这句话到了嘴边被蔺昭咽了下去。
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何苦来着多此一问呢?那样只会让梁宽再给他多加一堂苦口婆心的教育课。
想了想他决定换个方式,“爹,大家闺男们平时都有下人伺候的,他们应该不用学做饭吧?”
蔺昭的言外之意很明显:你们平时不是总让我向大学闺男看齐吗?如果他们都不用学的话,那我也可以不学吧?
梁宽却道:“要的,这方面他们也要学,只是不需要学得太细。总要学会做几道菜,过三朝那天要亲手做给婆母和公爹吃。”
新女婿嫁到婆家第三天,俗称过三朝,按照习俗要亲自下厨做上一桌菜肴以事婆母公爹。
认命地叹口气后,蔺昭一如既往地扮乖巧状:“是,爹,我会好好学的。”
就这样,继解锁了针线活技能后,蔺昭又开始学习煮饭烧菜。
刚拿惯绣花针的手学着怎么握菜刀练刀工,怎么处理食材,怎么使用调料,怎么掌握火候等等等等。
每天上午跟着梁宽学着当煮饭公,每天下午则切换到绣郎模式,继续死磕必须要精益求精的男红,蔺昭感觉自己活得像个被压榨的童工。
——我太难了!在坤乾国做男人,真不如做头公牛。
。
与三个哥哥相比,蔺曦就活得轻松多了。
她既不用学针线活,也不用学煮饭烧菜,这些都是男人们的事,身为蔺家唯一一个有希望光宗耀祖的女儿,她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行了。
在女尊男卑的坤乾国,唯有女子才能进学堂念书,也唯有女子才能参考科举入仕。
男子是没有这种机会的,因为社会价值观认定男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既然只有女子才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继而为整个家族带来荣耀,家庭资源乃至社会资源自然都会往女性方面倾斜,男子只能沦为附属品。
这天蔺曦放学归来,非常骄傲地告诉蔺东玉:“娘,今天夫子夸我了。”
“哦,为什么夸你呀?”
“因为夫子教过的经书我都能背滚瓜烂熟,无论抽哪一段都能倒背如流。夫子不但夸了我,还说要推荐我去京城参加今年秋闱的童子科。”
童子科是朝廷为了选拔神童而设立的科举项目,年纪规定要在十岁以下,必须精通九经之一以及《论语》和《孝经》。
能背诵十篇文章还能写诗作赋的,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不能写诗作赋的,可以授予出身。
一听夫子要推荐女儿参加童子科,蔺东玉那叫一个喜出望外,梁宽也开心得合不拢嘴。
“太好了,家主,咱们的曦儿看来要有大出息了。”
“那是,我宝贝闺女过目不忘,绝非池中之物。宽郎,今晚再加两个菜好好庆祝一下。”
“好,我这就去,招妹,你过来帮忙。”
弄明白了童子科是怎么一回事后,蔺昭就懂了:如果蔺曦能在童子科取得一个好成绩,等于九岁就能成功上岸当国家公务员,那这小丫头可就实在太牛逼了!
古代的公务员可比现代的更能光耀门楣,况且蔺家是商贾之家,女儿要是能通过科举致仕,以后就是官宦人家。那可是一个质的飞跃,对整个家族来说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