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旁边那个男人的表情和Buck一样怪怪的,两个人都不是很情愿照这张,不知这是什么契机让合照留存下来。
“他是谁?”我指着那个男人问Buck。
“Daddy。”
我没想到,Buck的父亲居然长这样,非常一般,除了大大的肚腩,没有任何记忆点,与芭提雅街头常见的中老年白人游客别无二致。
Buck从来没有跟我讲过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一个也不知道,这是第一次看见他的家人。
我将照片放进自己的钱包里。
姆哥说要给我们几个艺人租粉,我没明白什么意思,等发现自己ins的粉丝数不断攀升,才懂他租的到底是什么粉丝。
赞助方很看硬数据,为了营造繁荣,数据造假最容易也最常见,哪怕虚假的繁荣被戳破,也能成为噱头,甚至还能虐粉。
CP营业是捆绑炒作,品牌代言是资源飞升,粉圈相轻是话题热度,每一种手段都要运作,一切朝“钱”看才是娱乐圈的本质。
我这样的艺人,没有姆哥、Buck和公司,一天都混不下去。
各种各样的活动赶着人工作,每个活动都有采访。有记者问到我和Buck是否想要与对方交往时,Buck回答交给未来,我佯装惊讶,他顺势捏了一下我的脸,这副恩爱摸样连记者都跟风起哄。
交给未来是营业手册里的标准答案,但我不太愿意按照上面去回答。亲密关系的基础是真实,真实源于分享,比如各种碎片化的负面情绪,原生家庭的色彩,让自己的生活与对方的生活互相嵌入。
我想粉丝想看到的是亲密关系,而不是同事间纯粹的工作协作。
我与Buck私下里的关系其实非常亲密,现在要我表演这种亲密,我就浑身抗拒,仿佛是不允许自己的真实情感被虚假的表演所玷污一样。
媒体对挖掘我们镜头外的相处方式非常感兴趣,一个记者见我半天不说话,便将矛头对准我,上来就问:“没有工作的时候,你们会经常见面吗?”
我回答说:“当然了,他会到教室外等我下课,然后我们就在校园里散散步,逛集市吃饭。”
记者似乎觉得这样的回答还不够,继续追问:“除了校园约会,其他时候呢?”
Buck突然插话进来,一脸坏笑着说:“他约我去放风筝。”
“哦咦——”几个男记者,不约而同发出了一些奇怪的笑声。
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于是我趴在Buck耳边小声问:“他们笑什么?放风筝怎么了?”
Buck小声回答我:“放风筝也有打飞机的意思。”
“我——”
我一下子红了脸,不自然地冲他肩膀拍了一掌,他正和那些记者们一样,在一旁窃窃地笑,看我臊得连话都说得不太利索,他又补充了一句,“Song还是个下雨天插青苔,能让雨停下来的男孩子呢,放过他吧。”
众人拍手纵声大笑起来,看他们的反应,我不用问,也知道Buck说的是荤段子。
Buck一旦开始扯黄篇,尺度让人咋舌,我有时怀疑他到底有多少性经验,才会深谙那么多黄色笑话。但他很会看眼色,比如现在他就看出我微妙地不爽。
回去的一路上,他都在跟我解释他只是开玩笑。
“你说我下雨天去插青苔什么意思?”我问道。
他用做小伏低的态度来哄我,“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再也不惹你生气,你就原谅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