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之我有一间糖水铺子免费阅读 > 冬日新品(第1页)

冬日新品(第1页)

从柳溪村回来时,日头已过正午,糖水铺门口的薄荷被晒得微微发蔫。陈曦刚放下锄头,就看见一道玄色身影立在铺前,锦袍上绣的暗金龙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竟是从南下漕运回来的萧子良。

萧允翊一见他,立马忘了满身的泥水和露水,像只小雀似的扑过去,抱着萧子良的腿喊:“王叔!你可算回来了!我爹要打死我,我躲在先生这儿好几天了!”

萧子良垂眸,看着沾在自己锦袍上的泥点,没有半分嫌弃,反而伸手揉了揉萧允翊的头,指尖触到孩子汗湿的头发,语气比平时柔和了些:“别怕,回头我跟你爹说。”

陈曦站在原地,浑身像被冻住似的,听别人说是一回事,自己亲眼见到又是另一回事。他的指尖攥着锄头柄,指节泛白。前世牢里的阴寒、斩刀落下的冷意,一下子涌进脑海,他甚至忘了要上前招呼,只觉得那道玄色身影像座冰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萧子良察觉到他的僵硬,目光扫过他沾着泥土的裤脚、额角未干的汗,心里微微诧异,自己明明没做过针对他的事,怎么这青年怕成这样?看来坊间那些“杀人不眨眼”的传闻,确实传得太离谱了,是该好好治一治了。

他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见陈曦始终低着头,连眼神都不敢抬,只敢盯着自己的鞋尖。萧子良心里莫名掠过一丝失落,没再多留,只对萧允翊说了句“晚点让王公公接你回府”,便转身离开了。玄色的袍角扫过门槛,没带走一片尘埃,却让陈曦紧绷的肩膀,慢慢垮了下来。

上午的凉意退去后,铺子里的客人多了起来。有位穿着青绸衫的丫鬟,是国公府的,买了杯沙棘奶茶后,笑着跟陈曦建议:“先生,天越来越冷了,光有凉饮不行,您要是能做些热饮,比如姜枣茶、桂花酿之类的,肯定更受欢迎。”

陈曦心里一动,记下了这话。下午萧允翊跑回来,听说他们要研制冬日热饮,却没什么新奇点子,立刻拍着胸脯说:“我王叔府里有个巨大的藏书阁,里面有好多孤本,还有讲甜品做法的书!而且王府厨房什么材料都有,王叔挑食,御厨都特意给他留了好些稀罕料子!”

阿瑾和阿瑜眼睛一下子亮了,研制新品倒是例外,两个孩子就是想出去玩,他们围着陈曦撒娇:“先生,咱们去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好方子!”陈曦犹豫了,那是竟陵王府,是他连靠近都怕的地方。可看着两个孩子期待的眼神,想到毕竟是孩子,正是玩的年纪,被困在这一方小小店铺内着实委屈了,而且自己的铺子里急需新饮品,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只看半个时辰,看完就回来。”

他们到王府时,萧子良刚出门去了漕运司,王公公早就得了消息,亲自在门口等着,脸上堆着笑:“陈公子,世子,里面请!王爷特意吩咐了,藏书阁的书您随便看,要是有需要,尽管跟奴才说。”

藏书阁在王府西侧,是座三层小楼,外墙爬满了常青藤。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和樟木香气扑面而来,书架从地面顶到屋顶,摆满了线装书,阳光透过顶层的琉璃顶,洒在书页上,泛着暖光。王公公笑着指了指窗边:“那边备了团蒲,是王爷让奴才提前换的新棉垫,您坐着看书舒服些。”

陈曦走过去,看见四个团蒲摆得整整齐齐,其中一个的棉垫边缘有些磨损,显然是常有人坐的。他拿起那只磨损的团蒲坐下,把新的留给三个孩子。阿瑾率先抽了本蓝布封皮的《四时饮笺》,扉页上写着“分记四季饮子古法”,刚翻开就念出声:“‘春日桃花饮:取初开碧桃瓣,浸甘泉一宿,滤汁加蜜,隔水温炖片刻’,这里还有批注呢!”

陈曦凑过去看,页边是细小的稚嫩字迹:“桃花要摘朝露未干的,不然泡不出香味——子良记。”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桃花简笔。阿瑜扒着书架底层,拖出本《内廷甜食录》,封皮烫着暗金纹样,里面记满了宫廷甜品做法,翻到“酥山”一页时,他惊呼:“先生你看!这个像不像西域的奶冻?”那页的批注笔锋稍显凌厉,是青年字迹:“唐时酥山用牛酥淋制,今可加羊奶增滑,民间若用饴糖代蜜更省——子良”。

萧允翊抱着本《岭南风物食志》翻得津津有味,突然指着某页喊:“这里有讲荔枝饮!说‘荔枝去壳取肉,与蔗浆同煮,入冰窖镇之’!”页边批注带着实务气:“荔枝易腐,漕运需用松针铺垫,隔层储冰,三日可抵京——子良”。陈曦心中微动,这批注竟与漕运实务相关,想来是他青年时处理政务的心得。

他随手从上层抽了本《修真秘录·食宜篇》,这书偏养生,其中“冬宜食甘肥”条目下,有行幼童字迹:“姜枣煮饮加米浆,暖到肚子里!冰糖放多会齁,打叉!”旁边还有个小小的叉号,看得陈曦忍不住弯了嘴角。再翻到《西域饮馔杂记》,里面记载着“乳扇饮”的做法,阿瑾看着眼熟,轻声说:“这和我家乡的奶皮子饮很像,只是这里说要加肉桂”,书页空白处有行青年批注:“肉桂性温,可解乳脂寒凉,西域无此物,可用干姜替代——子良”。

陈曦又抽了本《都城纪胜·饮食门》,刚翻开,一本泛黄的游记从书页里掉了出来。他弯腰去捡,手指刚碰到封面,就看见扉页上写着“萧子良”三个小字。他心里猛地一震,慌忙翻回之前的书籍,《四时饮笺》扉页角落有幼童歪扭的“子良”,《岭南风物食志》则是笔力遒劲的同名落款,连那本看似无关的《政论》里,都有他的批注:“漕运乃国之命脉,冬日破冰需制铁犁,可减损耗”,这一页的注解锋芒毕露、字字珠玑,页边竟还画了个小小的沙棘果。

他捧着《修真秘录》细细翻看,幼童批注里满是孩子气的认真:“杏仁茶要磨三遍,不然有渣,记下来!”“枣泥要过筛,不然硌牙”;而《内廷甜食录》的青年批注则多了几分通透:“宫廷饮子过于繁复,民间简化后更得真味”。最让他动容的是《四时饮笺》末尾的空白页,有行稍大些的幼童字:“今日给母妃煮姜枣饮,她笑了,画个太阳!”旁边真的画了个圆圈太阳,笔触稚嫩却鲜活。

陈曦的心像被温水浸过,原来那个传闻中冷厉的王爷,幼时会为母妃煮饮,会认真记下食材特性,会在不喜的书中画叉叉;青年时既懂政务实务,又不忘饮食细节。这样的人,怎么会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想起早上萧子良揉萧允翊头发的温柔,想起暗卫悄悄帮他调理沙地的隐晦善意,心里的恐惧渐渐消散,反倒生出一丝心疼,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藏起了这份鲜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冷面王爷?

“陈公子,”小公公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笑着说,“王爷让府里画工好的家仆在一楼等着,说帮您画饮品的样子图,您要是想好了做什么,随时可以叫他们。”

陈曦脸一下子红了,他光顾着看批注,连饮品方子都没定,连忙摆手:“我、我还没找好,要不先让他们画沙棘奶茶的样子吧,麻烦公公了。”小公公笑着应下,没再多打扰。

陈曦定了定神,重新翻书。直到太阳快落山,他才在一本破破烂烂的《西域行记》里,找到一个叫“姜枣桂浆饮”的方子:“取霜降后的生姜,去皮切片,与红枣同煮一个时辰,去渣留汁;加桂枝煮半刻,再兑入酿好的米浆,小火熬至浓稠,装瓶温着,饮时加少许蜂蜜。”页边的小字批注,正是幼时萧子良的字迹:“冬日喝暖到肚子里,配蛋黄酥,能吃两个!”

陈曦看着批注,忍不住笑了。原来这位王爷,小时候也爱吃甜食。他把书小心收好,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明天就试着做这姜枣桂浆饮。

这时,王公公走了进来,笑着说:“陈公子,天色晚了,王爷让留您在府里用膳。世子说想跟阿瑜弟弟再玩会儿,您要是不着急,不如吃完饭再回?”

陈曦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麻烦公公了。”

而漕运司的图纸室里,萧子良正看着桌上的“铁齿破冰犁”图纸,图中犁身铸厚铁,齿尖淬钢,架在船首可借船行之力划开薄冰,船底还装了炭盆槽,可烘冰防冻结。王公公匆匆走进来,笑着汇报:“王爷,陈公子在藏书阁找到冬日饮方子了,叫姜枣桂浆饮,还说要留府用膳。世子跟阿瑜他们玩得正欢呢!”

萧子良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嘴角几不可查地向上弯了弯。他放下笔,转身对王公公说:“把画工画的图拿过来,我看看。”等看到画纸上沙棘奶茶的样子,他又补充道:“让厨房备些蛋黄酥,陈公子找到的方子,配这个正好。”

王公公应下,看着萧子良转身去了书房,心里真心高兴。以前他们王爷总是一个人待着,书房里连盏暖灯都很少点,如今会为了一个人留膳,会惦记着配点心,终于像个有烟火气的活人了。

萧子良进了书房,铺开宣纸,拿起画笔。他原本想继续画破冰犁的图纸,可笔尖落下,却画出了藏书阁的模样:窗边的团蒲上,陈曦抱着书看得入迷,阳光洒在他的发梢,三个孩子趴在旁边,睡得正香。画到最后,他犹豫了一下,在画面的角落,添了一道玄色的背影。那背影站在书架旁,手里拿着本《饮馔录》,像是在悄悄看着窗边的人。

“王爷,晚膳备好了。”王公公在门外轻声说。

萧子良放下画笔,看着画纸上的身影,轻声说:“等他。”

窗外的夕阳落在画上,把那道玄色背影,染得暖了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