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灿烂美少女 > 受害方与忏悔者3(第1页)

受害方与忏悔者3(第1页)

尽管当中有些小波折,但过去三天还是玩得挺开心的。赵诗华恍惚以为自己是参加了一个旅游团,不仅更新了几年前对广州留下的印象,而且跟旅游团的团友们距离也更近了。

大概是她玩得太过忘乎所以,几乎全然忘了开学在即。因此当开学前几天几场摸底考试砸过来时,赵诗华就像个忘了穿盔甲上场的战士,频频被敌方的箭击中要害。

暑假时她当然没有复习什么功课,毕竟中奖似的考上了省重点,恨不得天天都大肆庆祝,每天的日程几乎全是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和读小说,总算好好地放松了一番;军训结束后也明显没有预习……

也许本来还能侥幸考个八十分上下的,却由于疏于练习,眨眼就掉到了六十多分的梯队。赵诗华盯着试卷上红色的分数,几个鲜红的大叉如同烙铁一样直接印在自己心上,痛得叫不出声。她已经很久没有考过这么低分了,更何况这几次测试都是百分制而非一百五十分制,上回考这么低的分数估计都已经是小学时发着高烧去参加期末考那时的事了。

她不愿意再面对,连忙把试卷折起来塞进抽屉里,随后又偷偷瞥了一眼卓思奇,发现她正在重新计算一道错题,卷面的左上角写着大大的95分,底下再辅以两道下划线,赵诗华几乎能从中见到老师嘴角满意的微笑,越发觉得无地自容。

至于邵一夫的分数,刚才把试卷传下去时她也看到了,是刚好不及格的分数,正好跟卓思奇的数字反过来。一想到自己摔了一跤,底下还有个人垫着,赵诗华感到了些许隐讳的安慰,却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了几声笑。不及格还能笑出来?

“你们考了几分?”周信闻声隔着过道问他们俩,“哦,老李你就不用说了;邵姨夫你考得很好吗?笑得一脸春光灿烂猪八戒的样子。”

“怎么说呢?起码是可以拿个奖的水平吧!”邵一夫倒是大言不惭,唬得周信一愣一愣的。

“真的假的?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牛了?”

“我又没说是一等奖,刚刚老李说,我这分数到期末应该有希望拿个全班最大进步奖!”说罢两人顿时笑作一团。

这份满分的乐观赵诗华是无福消受了,但还是忍不住无声地笑了笑。她不大记得小学的关一夫成绩如何,不过以他当时的性格去推测的话,估计看见这个分数就会扑簌簌地掉眼泪。

然而十年河东转河西,如今在心里默默流泪的人换成她自己。除了摸底考试的打击外,课堂上的处境也时常令她倍感煎熬。

像是在数学课上,她还在仔细咀嚼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时,好几个同学就已经举手提出更好的方法了。赵诗华并没有学过奥数,她的数学基本上是靠题海战术练出来的条件反射。因此每当听到别人那些巧妙的解题思路时,她都是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又瞬间觉得自己愚不可及。

又比如在英语课上,有些同学的英语如同在国外耳濡目染学来的,又自然又自信。而自己则明显带有中式口音,有一两次容老师让她当堂朗读,她都不由得越读越小声。就连测试成绩比她还糟糕的邵一夫似乎都在英语上扳回了一局:作为一名货真价实的归国留学生,他的英语语法虽然也是错漏百出,甚至连语音语调也不见得比别人地道,重音偶尔会奇怪地后置,却不会因为担心犯错或出丑而磕磕绊绊。

如果自己留在本地的重点高中,那么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呢?起码成绩排名会靠前点,不至于从尖子生沦落到及格线上挣扎。原本引以为荣的学业水平到了新的环境几乎被贬得一文不值,她也曾经是老师眼中物以稀为贵的香饽饽,自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料在新的国度里,遍地都是黄金。在人才济济高手如云的重点中学,每个人都曾经是各自初中的佼佼者,而一旦进入了新的竞技场,总会有人从“鸡头”变成“凤尾”。

赵诗华深深地叹了口气,却丝毫也无法减轻压在心头那块巨石的重量。她盯着水龙头里哗哗流出来的水,直到水溢出了洗衣盆才反应过来去关上。水面上已经见不到任何泡沫了,她刚才一直在想事情,不记得校服洗了多少遍。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而她现在就是赶苍蝇的牛尾巴。但这其实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位于鸡首固然风光无限,却也容易因为囿于一地变成井底之蛙。只是高中生赵诗华的辩证思维尚且不成熟,尽管鱼和熊掌的道理她都懂,却还是什么都想要。

“我先去教室了。”鱼和熊掌都有的卓思奇忽然从她身后冒出来,打了声招呼后便离开了。

“好的,待会儿见。”

从隔壁寝室的阳台飘过来说笑的声音,越发衬得只有赵诗华一个人在宿舍的落寞。另外两个室友徐佳美和乔小玲好像是参加了合唱团,放学后时常要参加排练,其中徐佳美还同时担任了副班长一职;而卓思奇一向以雷厉风行出名,更不可能等她洗完衣服后再一起回教室上晚自习。

所以在傍晚五点到七点的这段时间,赵诗华常常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要不是中午饭还能跟朱妙妍她们凑在一块儿吃,她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像初中那样变成一个边缘人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赵诗华不知道这水土不服的阶段还要持续多久才能结束。再这样下去,她就要写信给知心大姐姐诉苦了。

对赵诗华而言,知心姐姐并不是报纸上的一个专栏,而就是她的亲姐姐赵书华。

好不容易盼来了中秋节,赵诗华终于能够从重新洗牌的沉重打击中缓下来喘口气。由于从广州回梅州的长途大巴要四五个小时,来回一趟的话其实在家里只能好好地待一天,她便决定不回去了,而是去大学城找姐姐团聚。

搭乘地铁去大学城的路上,赵诗华觉得自己就像是个逆流而上的勇士,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离开大学赶回家团圆,只有她坐在尚留有空位的车厢里,望着站台对面塞得满满当当的反方向列车,忽而有点落寞。今年是她第一次不在家过中秋。

不过幸好这份失落在见到赵书华的瞬间就烟消云散了,她顿时欣慰得如同回了半个家,因为在家里跟自己最亲的就是姐姐了。爸妈还有奶奶平时都忙着料理快餐店里的生意,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很少能再顾得上她,记忆中从乡下回到城里念书的日子,都是姐姐在拉扯她长大。

虽然只是快一个月没见,但由于当中发生了太多新鲜事,竟让她有种如隔三秋之感。赵诗华在路上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倾诉,碰头后却不知从哪说起,倒是先犯了馋,脑袋里只剩下一块圆圆的广式月饼,尽管甜得发腻,却因为一年仅此一次而显得稀罕了起来。她在地铁口一见到姐姐就开门见山地问:“阿姐你买月饼了吗?”

“我给你留了一块,食堂的小卖部也有得卖,”赵书华掂一掂妹妹的书包,“不过你还是先把书包放到我宿舍里去吧,你是往里面装了石头吗?”

“没事,就几本书而已。”赵诗华说着挽起对方的手,“我饿啦,我们先去吃饭吧!我还没尝过你们大学的食堂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