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叶阳大人升职记by天谢 > 第99章 去吧我的僚臣团(第1页)

第99章 去吧我的僚臣团(第1页)

二月初,叶阳辞赶着做整个山东省的开源规划,务必要在一年内,比之前多产出至少百万两白银。

他天生过目不忘,写规划时,根本不需要再逐一对照舆图与鱼鳞图册、黄白册。各州府的土地、人口、税课数目俱在他脑中,随时调取。

奋笔疾书一日一夜后,这份足足八十页的开源规划终于完成,合订成一本厚实的册子。

窗外天色大亮,叶阳辞揉着酸痛的手腕,想了想,在册子的封皮上行书《山海砥赋策》五个大字,字字如霜雪吴钩。

又在扉页写上导语:“山东沃野千里,兼有山海之利,正是大展宏图之地。此政推行,绝不新增田赋、丁税,不提高现有税率,不增加百姓负担。一言以蔽之——农植优调、矿脉官督、疏河设榷、特许航港、清蠹追赃。”

从山东各州府抽调来的能官干吏,共三百余人,已在巡抚衙门大堂外的广场上等候。他们事先并不知情,但眼下凑在一起,人以类聚,聊来聊去就咂摸出几分召集的用意了。

见新任的巡抚大人走出大堂,众官吏怀着激动心情起身,齐齐拜道:“参见巡抚大人!”

叶阳辞站在台阶上,环视一圈,有老有少,有妍有媸,但身上多少都有些浩然之气。

这些官吏是他走了御史薛图南的路子,从山东道御史监察记录中筛选出来的,德才兼备,比关系户满天的吏部考功司的考核结果靠谱多了。

也都不是主官,不影响各州府的日常政务。漆O9思陸三妻山聆

其中还有个熟人。他朝夏津县典史江鸥微微颔首。看来从他去年二月主持夏津,到今年二月,江鸥重拾初心振旗鼓,颇有业绩,得到了监察御史的肯定。

“我这山东巡抚是怎么来的,诸位应该都听说了。”他用了一个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开场白,十分接地气。但姿态凛凛有兵戎之气,叫人不敢掉以轻心。

“从今日起,一年之内,诸位便是我施政的僚臣团,是山东税赋产出能否翻倍的关键所在。诸位听从我指挥,齐心协力,必定能成事,一年后各凭政绩加以擢升;无能误事之辈,我会随时将他剔除出去,另寻补充。都听明白了?”

官吏们拱手:“听明白了,愿奉巡抚大人政令,尽心办差!”

叶阳辞将官吏名单分批放于桌案,一共分成五类:

“僚臣团三百六十五人,分为五组,每组再分小队,前往山东各州府,督管政令实施。我分类时已进行人员交叉,会避开原任职的州县,以免徇私。

“第一组,负责‘农植优调’。于鲁西、鲁北推广优质棉种,鼓励商办棉纺作坊,官府优先收购,货与江南。于相对贫瘠的丘陵地,垦荒种植豆、高粱。于水利较好的西南地区,推广冬小麦、夏大豆轮作模式,提升土地复种与总产量。这个需要专业人士指点,我会派农艺师随行,传授当地种植技术。诸位别忘了——监督当地兴修小型水利,疏浚沟渠、修葺塘坝,打击囤积居奇,组织采购平价良种。这一组,预计新增年税收,折合白银十五万两。

“第二组,负责‘矿脉官督’。详查省内各处矿产,统一绘制矿藏图册。继续废除民间私下霸占矿脉,收归官有,但不走银官局。银官局之前在临清出了事,陛下质疑他们的忠诚,故而特许将山东的矿收也交予我负责一年。我赞同‘矿为国有’,但也要给民间矿业与矿工一条生路,以免再生匪乱。我会尝试‘特许专营’的方式,成本计十股,各府衙以矿场资源占五股,特许商人投入资金、技术、人力进行开采、冶炼、销售。官府行使监督权,按产量及利润双重计征。如此,大量沉积矿藏将会迅速启动,当年即有产出。这一组,预计新增年税收,折合白银三十万两。

“第三组,负责‘疏河设榷’。征发民夫疏通小清河、胶莱河等内河航道,降低鲁北、鲁西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沿河设榷场,公示税则,简化过关流程,打击欺行霸市的‘揽头’。诸位要扶持特色产业集市,规范牙行、度量衡,促进各地货物流通,刺激过境商税增长。这一组,预计新增年税收,折合白银十五万两。

“第四组,负责‘特许航港’。在登州、莱州开办‘特许商贸港’。海禁并非铁板一块,我将以‘保障辽北军需与赈灾’之名,奏请朝廷特许登、莱为‘官督特需物资转运港’,组建官督商办的海运商团,严格发放船引。允许商船夹带三到四成的民间货品,此部分贸易,需缴纳特许商贸税。既然走私屡禁不绝,那就干脆搬到明面上,把走私变为‘走公’,还有水师为商船护航,打击海盗。商人们向朝廷多交税就能保住脑袋,还是合算的。这一组,预计新增年税收,折合白银二十五万两。

“最后一组,负责‘清蠹追赃’。诸位将以‘清丈征税特使团’的身份,代我明察暗访。剑锋所指,严打侵占田亩者、贪墨税课者、上下勾结者。记住,查实即捕,严惩不贷,追赃为主,充入巡抚衙门公库。若有属官贪污,主官连带追究失察与纵容之罪。到时选择几个重要案子,公开审理与行刑,张榜告示全省,震慑群僚,让他们知道我叶阳辞铁腕无情!这一组,预计新增年税收,折合白银十五万两。

“以上五组僚臣,均为我之臂指,施政过程中若遇冥顽不灵者,你们报于我,我手持陛下亲赐的白旄黄钺,叫几十个官员脑袋滚滚落地又如何?还巴不得他们给我送人头立威!”

叶阳辞口齿清晰,条理分明,一气说完,撼得现场三百多人鸦雀无声,各个脑子里飞速运转,只怕吸纳不及。

“放心,我会将所撰写的《山海砥赋策》印刷分发给诸位,人手一册,具体措施都在里面。当然,诸位实践时若觉有需要增改之处,还请及时与我商议,我会从善如流。

“接下来你们就组内分队,推举出组长与队长,制定详细的施政之术,规划好各个阶段,之后我会在每个月底审阅你们上送的章报,监督进程。”

叶阳辞拊掌三声:“诸位,一年时间,打底一百万两白银,使命重大。成功与否,就看我们的了!让陛下与朝廷瞧瞧我们的齐鲁雄风!”

众官吏胸中壮志油然而生,振声应和道:“下官必殚精竭虑,誓死达成使命!”

叶阳辞满意地颔首。

作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他若是事必躬亲,累死了也忙不过来,还是得善用人才,自己负责提纲挈领。正如唐太宗所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僚臣团开始分组议事,叶阳辞转身回到大堂坐下,李檀机灵地奉上罗汉果茶给他润喉。

叶阳辞端茶,忽觉饥火中烧,眼前有些发黑,胃里隐隐作痛。他这才想起一日一夜未曾进食,忙道:“你去拿点饴糖来,我先垫垫。”

李檀将一包粽子糖放在桌面:“主人进书房闭关不出,王爷昨日就吩咐啦,随时备好热的食水,候您出来。喏,这包粽子糖就是王爷留下的,他说天下之糖各色各类,换着花样吃才不会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