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满——”
赵夜庭长枪溅血,霍然回头,视线再往上移,看见了一身夜行衣,立在屋顶的叶阳辞。
他乍惊还喜,破开周围的厮杀声掩盖,振声问:“小云!你为何孤身一人在此?”
叶阳辞将白袍裹住的秦泓越的遗体藏在屋顶,跃下落在马背,长剑出鞘,为赵夜庭格开从身后射来的箭矢。
他与赵夜庭前胸贴后背,同坐在马鞍上,一边联手荡平围攻的京军,一边从容说道:“我刚从精研院出来,准备去一趟皇宫。”
赵夜庭手中枪杆抖出嗡嗡的震鸣声:“精研院?我上次入京也有所耳闻,直觉像是什么藏污纳垢之地,那群远西医士遮头盖尾的,看着就不似好人。”
叶阳辞微微含笑:“光满,你的直觉一贯很准。”
他往赵夜庭手中塞了一枚形状奇特的铁钥匙:“这是精研院第三进的大门钥匙。去吧,光满,带着霜钺营去掀开那座城堡,将内中污垢拖出来,曝晒于京城明日的烈阳之下。让天下百姓看清楚,延徽帝用他们的血汗钱在豢养什么。”
赵夜庭捏着钥匙,微怔之后,笑道:“这是从天而降的战功啊!小云,哥谢谢你!”
“还有屋顶上九皇子的遗体。待这里战局平定,你记得搬下来,一并交给涧川。秦泓越手臂上的淤青与针眼,与精研院所研究的窃命之术两相印证,他一看便知真相。”叶阳辞一按赵夜庭的肩膀,蹬着马鞍纵身跃起。
赵夜庭朝他的背影忙不迭问:“来都来了,不见一见主帅?”
“迟早会见面的……岂在朝朝暮暮……”人影杳然,徒留余音绕耳。
“前一句是什么来着?”赵夜庭挠了挠溅了一串血点子的眉毛,“想起来了——两情若是久长时。”他挥枪抡翻扑来的悍兵,迁怒般又补了一杆子,“咝,真肉麻!”
羽林、金吾两卫大部分被调去守皇城的城郭,皇宫反而成了空巢之势。
叶阳辞轻松避开剩余的禁军,潜入皇宫前朝的枢密阁。
这里是阁相处理政务之处。自容九淋倒台后,枢密阁只剩一些隶属于吏部的文书人员,终是群龙无首,于是叶阳辞这个“假相”,便在延徽帝的授意下,时常入阁理政。
叶阳辞在阁内换了一身官员常服。
他环顾四周,想起当年在鲁王府,秦深带他走地下密道,去燕居之殿窃听秦湍与爪牙们密谈时,曾经说过:
“不仅皇城底下有密道,连通了前朝枢密阁与内廷永安殿。各亲王、郡王府多多少少也有密室或密道,以备大祸临头时储物、藏身与逃离之用。”
若是秦深没说错,他就能避开重重宫禁,从这枢密阁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抵永安殿。而十皇子所居的清凉殿、十一皇子所居的韶景宫,距离永安殿都不远。
今夜渊岳军攻入京城,这么大动静,延徽帝不可能不知,想必此刻已紧急召集重臣们入宫,在平日上朝的天和殿商议应对之策。
而他刚巧被延徽帝先一步派去精研院,否则第一个传召的就是他。
眼下延徽帝与群臣都在天和殿,就算想派人找他,这满京城兵荒马乱的也找不着。
他刚好趁此机会,潜入内廷,将两位皇子带走。以免延徽帝狗急跳墙,将最后的两个儿子也拿去献祭;同时避免给朝臣们父死子继的希望,也防止某些人挟皇子摄政的野心得以实现。
十皇子尚在昏迷中,清凉殿的守备也不受重视,想要带走他相对容易。
叶阳辞决定从谈家的命根子,十一皇子秦泽墨着手。
当他从密道来到永安殿,又赶到韶景宫外时,发现这里的禁军守卫全部换了防,从原先的羽林左卫换成了奉宸卫,森严戒守着整座韶景宫。这个细节让叶阳辞心里一凛,直觉有什么变故已然发生。
韶景宫的庭院内,满地横七竖八皆是御前侍卫与随驾内侍的尸体。
本该在天和殿与群臣急议退敌之策的延徽帝,此刻正面色铁青地站在书桌前。
萧珩与他对面而立,相隔三丈,将手按在鸣鸿刀的刀柄上。
殿内遍布奉宸卫,将二人层层围住,蓄势待发,虎视眈眈。指挥使宁却尘不在其中,他在奉天门的城楼上,与长公主秦折阅同进退。
延徽帝怒道:“萧珩!你身为朕的亲卫首领之一,竟暗藏狼子野心,趁叛军攻城之际,假借谈丽妃之手将朕诓来韶景宫!真是狗胆包天,怎么,你还敢对朕下手不成?想谋朝篡位,也要看满朝文武与各军各卫认不认你这个市井贱役出身的鹰犬!”
萧珩按兵不动,面上似笑非笑:“陛下言重了,臣万死不敢行悖逆之举。实是因为叛军兵临城下,情况危急,而十皇子又昏迷不醒,难堪储君大任,故而恳请陛下以大局为重,下旨立十一皇子为太子监国。”
“放肆!”延徽帝一掌拍在桌案,“朕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哪有你说话的余地?朕早就怀疑你勾结谈家,图谋储君之位,果不其然!你为了祸水东引,甚至不惜栽赃给与你情同夫妻的叶阳辞,还真是绝情绝义到了极点,与畜生何异!”
他骂得难听,萧珩心中自有盘算,不怒反笑:“陛下这话说的,好像自己未卜先知一样。说我将勾结之举栽赃给叶阳,那不是因为你对他从未有过真正的信任?你若真用人不疑,我又如何嫁祸得了?”
延徽帝一时语塞。
萧珩又道:“再说,臣请陛下即刻立储,对陛下有百利而无一害。眼下叛军势炽,万一攻破皇城,要与陛下清算旧账,陛下在劫难逃,叫群臣们如何自处?若能立下名正言顺的储君,群臣至少还能护着小主君避一避锋芒,待到将来拨乱反正、重开天日,也算师出有名。”
延徽帝气得面色忽青忽白:“你这是做好了朕殒命贼手的准备,打算挟太子以令群臣,与叛贼秦深争正统呐!朕绝不会如你所愿,做梦去吧!”
萧珩朗声大笑:“既然陛下不愿立储,那更好办——直接退位让贤吧。自古国难当头时,退位避祸,将担子甩给儿子的帝王不在少数,陛下此举也不至于独独留下青史骂名,如何?臣这便为陛下铺帛、研墨,还请陛下御笔亲书退位诏书,盖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