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爬进教室,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让人昏昏欲睡的宁静。英语老师讲解过去完成时的声音,像一支温和的催眠曲。
沈云栖破天荒地没有睡觉,也没有望向窗外。他手里漫无目的地转着一支笔,目光却像被什么东西无形地牵引着,时不时地飘向身旁。苏回声依旧坐得如同尺子量过般笔直,侧脸在光线下显得清晰而安静,甚至透出一种易碎的苍白。指尖的笔在笔记本上匀速移动,留下工整得如同印刷体的痕迹。
自从那天暴雨被困后,某种难以言喻的东西似乎悄然改变了。沈云栖不再故意制造噪音去戳弄那座冰山,踢桌子、晃椅子、哼跑调的歌曲这些经典项目全都无故缺席。而苏回声,似乎也撤掉了一层无形的屏障,那副仿佛长在他耳朵上的降噪耳机,已经连续几天没见踪影了。空气不再紧绷得像是随时会断裂的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的平静,像暴雨过后湿润而柔软的草地,悄无声息地蔓延在两人之间那不到一尺的距离里。
下课铃像是解除了某种魔咒,骤然响起。老师刚走出教室,李桐就迫不及待地转过身,用力戳了戳前排正睡得口水直流的同桌高衍楠。
“高喇叭!醒醒!别流口水了,重大情报!”李桐的眼睛亮得惊人,压低了声音却难掩兴奋,仿佛掌握了什么核武器密码。
高衍楠一个激灵,猛地抬起头,嘴角果然亮晶晶的。他茫然地抹了一把,睡眼惺忪地问:“啊?啥?开饭了?”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李桐嫌弃地翻了个白眼,身体又往前凑了凑,确保自己的声音只有这个小圈子能听到,“我是说沈云栖和苏回声!你昨天注意到没?暴雨那会儿,他俩是最后一起从教学楼出来的!而且,气氛诡异!”
高衍楠的瞌睡瞬间跑光了,脸上堆满了好奇,也压低了嗓门:“真的假的?!沈哥终于按捺不住动手了?不对啊……没听到啥动静啊,也没见谁挂彩。”他下意识地往后排瞟了一眼,又飞快地缩回脖子。
一直在旁边安静整理笔记的许听潮抬起头,轻声加入讨论,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理性:“可能只是碰巧都被雨困住了吧。你们别总是瞎猜,万一被听到不好。”
“巧合?我看是命运的安排!”李桐挥舞着手臂,差点打到旁边经过的同学,“你没发现吗?最近沈大佬都不怎么踹苏学霸的桌子了!苏学霸那副宝贝得要命的降噪耳机,也好几天没见他戴了!还有,你看他们现在,”她偷偷用笔指了一下后排,“虽然不说话,但感觉……没那么像要随时拔刀互砍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暴风雨后的和平!”
高衍楠恍然大悟,猛地一拍大腿,发出响亮的一声“啪!”,引得周围几个同学都看了过来。他赶紧缩缩脖子,压低声音:“有道理啊!桐姐你分析得太对了!所以他们是打完了……达成共识了?还是……嗯?”他挤眉弄眼,发出嘿嘿的窃笑声,表情猥琐得恰到好处。
李桐也跟着嘿嘿笑起来,两人交换着“你懂的”眼神,仿佛共同守护着一个惊天大秘密。
后排的沈云栖原本趴在桌上假寐,听到这话,耳朵尖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慢慢染上一丝不易察觉的薄红。他烦躁地把头埋进臂弯里,换了个方向。旁边的苏回声则完全置身事外,仿佛讨论的是外星生物入侵,连呼吸频率都没有改变,只是笔尖在某个复杂的英语单词上,极其轻微地停顿了那么一刹那,几乎无人察觉。
下午的班会课,班主任梁老师宣布的消息,瞬间点燃了全班的气氛,也暂时转移了八卦小组的注意力。
“同学们,安静一下!”梁老师敲了敲讲台,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笑意,“一年一度的校园文艺汇演定在下个月,这可是展现我们班级风采和凝聚力的好机会!要求每个班至少出一个节目,大家有什么好想法,都畅所欲言!”
教室里立刻像炸开了锅,讨论声此起彼伏。
“合唱!大合唱最省事,人多气势足!”
“跳舞吧!现在可流行女团舞了!咱们班女生多,排起来好看!”
“演小品!搞笑一点的,肯定能活跃气氛!高衍楠就能演那个搞笑的!”
“能不能来个乐器独奏啊?显得有格调!沈云栖不是会弹吉他吗?”
“得了吧,万一他上台弹首《忐忑》或者自己编的死亡金属,评委不得全跑光了?”
大家七嘴八舌,争论得不亦乐乎。
高衍楠突然“噌”地站起来,嗓门洪亮,瞬间盖过了所有声音:“老师!我觉得让沈哥上!弹吉他!绝对帅炸全场!保证拿名次!是吧沈哥!”他还不忘回头寻求支持。
唰地一下,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最后一排,那个依旧懒洋洋趴着的身影上。
沈云栖连头都没抬,声音闷在胳膊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拒绝和一丝被吵醒的不爽:“没空。不干。找别人。”言简意赅,态度明确。
梁老师推了推眼镜,明智地选择了无视这颗钉子,目光在教室里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了那个始终安静的身影上:“苏回声同学呢?你有什么建议吗?你思维比较缜密,考虑问题周全。”
被点名的苏回声闻声放下笔,抬起头,表情是一贯的平静无波,语气平稳得像是在做学术报告,听不出丝毫个人情感倾向:“从效率最大化、可行性以及风险控制角度综合分析,集体合唱是目前的最优选择。参与度高,易于组织协调,容错率相对较大,更适合非专业学生团体在短时间内准备。”
一番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分析,瞬间给热烈的气氛降了点温。
梁老师倒是满意地点点头:“好,苏同学分析得很到位,考虑得很全面。那就暂定合唱!李桐,你作为文艺委员,这件事由你主要负责牵头!高衍楠,你也别光起哄,多出出力,帮帮忙!尽快把曲目和初步的排练计划定下来!”
下课铃一响,李桐就愁眉苦脸地拉住了高衍楠和许听潮,成立了临时的“汇演筹备组”——虽然组员看起来相当不靠谱。
“合唱合唱,说得轻巧,唱什么好啊?”她抖着手里的几张歌单,像是握着烫手山芋,“《黄河大合唱》?是不是太有年代感了?《明天会更好》?好像又有点过时了…《追光者》?好像还行,但会不会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