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岁时广记免费阅读 > 初四篇 接灶君(第2页)

初四篇 接灶君(第2页)

姜糖趁机上前,一看便明白了阿赤为何生气。只见那粥桶里竟然是已经发臭的泔水!上面甚至漂浮着完整的馊馒头,有个孩童正垫着脚偷偷捞取。

“造孽啊……”身后老妪饿得形容枯槁,只有眼睛还盯着馒头喃喃道。

眼下再没有什么不清楚的了,姜糖感觉自己被这一幕气得心中起火,真相便洞察在眼前。

户部郎中赵澄奢靡浪费,罪行累累。在除夕夜里,灶君出于警告,熄了赵府灶火。

而灶台点不着,府中人人惶恐,私下流传鬼神之说。

赵澄为了平息神仙怒火,准备听取方士建议施粥,却又不舍得真的出城施粥给灾民,于是想出了这个在坊内真卖泔水假施粥的法子。

“身为官员,怎么会恶毒成这样!”姜糖现在只觉得阿赤的叫骂根本不过瘾。

这时,老仆蹒跚而来,他不停叩拜劝二位仙使息怒,言明赵澄刚刚回府,请二人到正堂相见。

赵澄刚回到家中。他愿意见姜糖二人并不是相信了老仆的“仙使驾临”之说,只是因为府里为了最近灶火熄灭之事已经寻遍坊间方士,病急乱投医而已。

见到姜糖和阿赤如此年轻,赵澄不由得脸色一沉,带上了几分轻视。

姜糖先进门,看见赵澄坐在上首,他手里转着茶碗,面色不虞地盯着二人,屁股也不肯抬一抬。

姜糖没有直接揭穿他,只是围绕“灶火为何不燃”说了起来,“灶君素喜清廉之家,大人府上近日可曾浪费米粮?”

赵澄不屑道:“岂会!本府上下日日与民同苦。”他将手中茶碗一倾斜,示意姜糖去看桌上刻意摆放的粗茶淡饭。

姜糖看也不看:“那为何泔水里有鱼骨?哦,莫非大人在深夜独享了荤腥?”

赵澄面色一变:“你这女娃娃胡…胡说!定是老鼠叼来的!”

姜糖冷笑一声:“赵澄!你家祖上靠卖饴糖为生,也曾日日叩求灶君保佑,供你进学为官至今不过数十年,竟已忘本。你可知灶君最恨表里不一的人。”

被人看破老本,赵澄惊出了一身冷汗:“你……你究竟是谁?!”

姜糖知道这些来历,是因为刚才在角门外她想通关窍后,手中功德簿触手生温,终于可以将赵澄的生平记载展开了。不仅如此,末尾还详细记载着:

“……天宝十四载春,赵澄夜宴倾倒数桶残羹,老仆拾之受鞭笆;

天宝十四载秋,赵澄压陈米五百石售灾民,斗米千钱;

天宝十四载冬,赵澄贿长安司仓,以沙土充官粮……”

如今,玄宗紧急调集河西、陇右等军队赶往潼关防御。朝廷需要同时应对军需和赈灾两大任务。

而战争切断了从富庶的河南等地向长安输送粮食的漕运生命线。

“粮荒”的恐惧恐怕已经弥漫在整个长安城。

玄宗因为军需紧急,下令拿出太仓的存粮,准备开赴前线。赵澄的官职是户部郎中,直接负责太仓粮食的出纳。

他或是预见到长安将陷入围城,急于在乱世中敛财自保;或是本性贪婪,趁乱世法纪松弛而大发国难财。

于是赵澄利用职权与胥吏勾结,大肆贪污。

他们一方面将好米换成劣质陈米,甚至掺沙拌糠;另一方面将陈米霉麦“高价”售出给灾民,中饱私囊。

苛仆、贿官、压粮……姜糖大声念完了赵澄的罪证。

“户部郎中赵澄,积恶数载,今岁当惩。”

赵澄冷笑一声扑上来抢功德簿。阿赤大笑,一把抓住赵澄喉咙,想要亲手活撕了这狗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