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岁时广记免费阅读 > 初四篇 接灶君(第2页)

初四篇 接灶君(第2页)

“至于为什么接灶是在下午呢?”

“因为灶君记性差。”瑶掌柜哼笑一声,“他总忘了自己吃过谁家的糖瓜,得提前接回来重新喂一遍。”

她唇角一抹笑,姜糖后背莫名发凉。

民间传说中的灶君,是一位非常独特、重要且“接地气”的神明。

奶奶说过,灶君常年驻留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是一家之守护神,保佑全家饮食充足、厨房安宁、免于火灾。

同时灶君也在观察和记录这一家人的善恶之事,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君要上天庭,向天君汇报这家人一年的所作所为。

正因为灶君“打小报告”的职责,为了让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会用糖瓜、年糕等又甜又黏的食物来祭祀灶君。

目的是粘住他的嘴,让他张不开嘴说坏话;或者让他嘴甜,在天君面前多多美言。人们还会敬上酒,特别是用酒涂在灶君画像的嘴上,寓意让他“醉饱”,晕乎乎地就不说坏话了。

最后,将旧的灶君神像揭下来,与纸马、草料等一起焚烧,象征着送他骑马上天。

等到接灶的日子,人们再贴上新的灶君神像,表示迎接他“汇报工作”归来,新的一年继续保佑家庭。

奶奶做的灶糖总是酥脆香甜,可惜再也是吃不到了。

姜糖黯淡了片刻,回过神来,到厨房帮忙。她看见阿赤和几个伙计正往灶台上摆供品,手中捧着琉璃盏,里头游动着几条……会发光的灶糖?

厨房里弥漫着蜜糖与酒香混合的古怪气味。瑶掌柜着手调整供品位置——那碟看起来很是不凡的灶糖正在盘子里缓慢游动,时不时撞到旁边的蜜饯。

“时辰到。”一切准备好,瑶掌柜示意姜糖走上前来,代替食肆念灶疏、接灶君。

“灶君耳背,得大声念。”瑶掌柜递过一张灶疏,姜糖左看右看,没有人打算取而代之,只好接过来,对着灶疏结结巴巴地读出来:“……伏愿……呃,降祥云而醉饱?”

话音刚落,灶台发出清脆的声响:咚、咚、咚。

灶台突然“轰”地窜起三尺高的青色火焰。青烟从灶眼涌出,凝成个骑纸马的红脸老头。

“唉?是岁时食肆,怎么到这里来了。”灶君四周望了一眼,有些迟疑。但最终目光又落回在那碟子会游动的发光灶糖上。

“这么大的阵仗?又在打本君的主意。”

灶君的酒糟鼻抽了抽,思考了片刻,眼神又在姜糖身上转了转:“这个小丫头,有司历的味道,不过还嫩得很。”

“有趣。”灶君吃了灶糖,打了个酒嗝,纸马前蹄踏碎了一个茶盏,“今年这顿接灶酒老夫不白喝,你们安心吧!”

灶君从纸马上费力地弯下腰,在灶眼里使劲掏了掏,青烟将散时忽然回身,手中多了一卷功德簿,塞给了姜糖。

“司历丫头,替本君去城南永平坊第三户走一遭罢。那家灶火从除夕熄到今日,却依旧能在府门外施粥,十分蹊跷。”

姜糖隐约觉得自己今日怕不是又要被迫突破上限了,司历身份她尚未能适应,怎么突然就要去帮灶君查案了?能拒绝吗?

但是瑶掌柜和李渔都没有开口,只是对她微微点了点头。

姜糖硬着头皮,只好从灶君手中接过功德薄,一步三回头的走出食肆。令她舒口气的是阿赤跟了上来。

还好,不然她这个现代人恐怕是要在长安城里迷路了。

阿赤带着姜糖循址寻去,发现这“城南永平坊第三户”竟是官员的宅邸。想从正门进入是不可能了,只会被家丁打出去。

转了一圈,二人绕到了宅邸的侧面。

“阿赤,你带上我的话,咱们翻墙进去应该不会太难吧?”姜糖摩拳擦掌,准备施展一番。

阿赤觉得很好笑,他拉住姜糖的手,轻轻一纵跳,悄无声息地落在了宅邸的后院。

既然和灶君有关,那便从厨房查起。二人潜入厨房时,果然见灶台冷清。

雕梁画栋的厨房,灶台积灰,空无一人,案上摆满没能烹饪的烤乳猪、蒸鲥鱼等备菜。寒冬腊月虽然温度极低,但半料理过的食材也已避免不了得呈现腐败发臭之象,看得出来已经放了很久,甚是古怪。

“灶君说他家灶台从除夕就熄火到了今天,难道这是没做成的年夜饭吗?”姜糖捏着鼻子皱眉,半点儿没有头绪。

“我们看看功德簿吧,看看灶君给他家记了什么善恶之事。”阿赤提议道。

姜糖试着打开那卷功德簿,但此刻的功德薄冰凉如玉,浑然一体,分毫不能展开。

灶君给了功德簿却打不开,答案看不见,姜糖只好和阿赤一起出去找线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