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我们的后辈便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外族入侵的和平年代。”
实际上这句话才有点理想主义,就算没有匈奴,还会有其它蛮夷外族,但现在情况特殊,就只能这么忽悠汲黯了。
汲黯沉默了,因为他意识到闻棠说的有道理。
“更何况我曾在梦中隐隐约约听到有人曾说过一句话……”闻棠顿了顿,随后开口,她声音响亮,铿锵有力,似乎要让在场每个人都能听到她说的话。
她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对不起了陈汤,你的名言我先拿来用一下,我相信等你出生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名句。
说完后,殿中先是陷入一片沉静,随后有人忍不住赞叹“好啊。”“妙啊。”“对啊。”之类的。
别说他们了,这话也很得刘彻的心。
刘彻挺好面子的,但匈奴动不动就入侵边境这事让他很丢面子,所以他必须发兵把这些蛮夷都打成筛子来找回自己面子!
闻棠的搅水之计似有成效,很快人群中有位武官打扮的开口启奏刘彻应赶快趁初春匈奴人困马乏之时出击匈奴,给其致命一击。
虽然闻棠刚才所言很有道理,但官员中还是有固执己见想法不变的出声反驳这位武官,随后又被别人反驳。
朝堂之上很快又重新热闹起来。
对此,闻棠想说的是……你们不要再骂了,这样是打不死人的。
“好了。”坐于高位的皇帝终于发言,“此事朕已心中有数,诸卿无需再论。”
“陛下……”
狄山还想做最后挣扎,于是历史上有名的事迹提前数年上演,最后的结局是一心想要和亲的狄山被丢到边境一小鄣中抵御匈奴去了。
也不知道他这次能不能活过一个月。
这件事相当于下了一个通牒,他们这位陛下雷厉风行起来,那可真是没人劝得动,群臣皆知,自此之后谁要是再主张和亲,下场就是和狄山一样去边境抵御匈奴。
这谁还敢再劝啊!
于是在这之后的几天里,刘彻难得耳边清净好多。
再之后要讨论的朝事闻棠就不太懂了,继续安安静静坐在原地减少自己存在感,看这些大臣们吵架。
虽然有些架吵的夹杂了很多专业术语,听懂需要门槛。
这里面最累的人大概就是公孙弘了,作为丞相,七十多岁的他需要将今日通过的全部议论大致记在笏板上,散会之后再挨个研究。
这场朝会从凌晨三点一直持续到日上中天,这才结束。
闻棠用了太多脑子,出宣室殿的时候感觉身体都有些发抖,满心想着回家休息,结果刚走到未央宫门口,眼前突然出现一名小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