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唐越离开,刘彻心里那些小心思开始复苏活络,就想着召来几位大臣和他们一起商量。
刘彻也是个见臣下菜碟的皇帝,面对不同性格的臣子,他接见态度也不一样,譬如性格严正的汲黯,刘彻接见他时都是衣冠整齐,态度严肃,像是卫青、张汤这些臣子就会随意一些。
张骞此时不在长安,刘彻知道自己肯定不能召那些五经博士询问,也知道石庆、卜式等大臣会说什么,无非就是些开地无用,劳民伤财之类的话。
思来想去,刘彻最终将丞相公孙弘和廷尉张汤叫了过来。
公孙弘这个人吧,除了策论做的好,政治能力一般,但刘彻就需要这种“没有用”的人当丞相,这样的人才不会妨碍刘彻的皇权。
虽然刘彻挺推崇周公的,但他要是真有个周公这样的事无巨细,大小都管的重臣当丞相,刘彻肯定也不愿意。
公孙弘性格很差,睚眦必报,偶尔没惹过他的人他也要想办法陷害一下,不过却是一个很能顺从刘彻心意的臣子,就是净捡刘彻爱听的话说,至于那些刘彻不爱听的大实话,他都让自己的怨种同事说了。
但显然公孙弘这次没有顺着刘彻话的意思,在开拓疆土这方面,他一直持保守态度,前几年建造沧海、朔方郡的时候,公孙弘就曾上谏好几次,认为建造这两个郡没什么用,还偏僻难守,后来还是朱买臣等关于置朔方之事质问公孙弘十策,公孙弘一策也应对不出来,这才歇了反对的心思。
这次也一样,公孙弘一听陛下又想重开西北道,先是反对,随后察言观色看陛下脸色,又很快转变口风,说自己就是个山东鄙人,不懂开通这些能带来的好处。
在他这里没有听到想听的话,刘彻就又将张汤召了过来。
廷尉张汤,也是完全根据刘彻的意思献策判案,他倒是没像公孙弘那样直接反对,只是话里话外大致意思就是开疆辟土之事他并不了解,自己不敢妄t加判断,一切全凭刘彻做主。
这话听起来挺八面玲珑的,但刘彻对他的回答还是有些不满意。
你说你支持我重新探索西域,那你倒是关于这些来献给朕几条像样的方法对策啊!
这就是在敷衍朕啊,不上心,实在是太不上心了。
此时的他像极了后世无理取闹的甲方。
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刘彻不太满意,将他们两个打发走了,靠在凭几上,沉思良久,感叹道:“没想到最理解朕的居然是一个偏僻小镇的年少女郎!”
那公孙弘,真是白活七十有六,居然连这点志气都没有!
未来的冠军侯,现在的霍侍中:不,陛下,我觉得我也很懂您。
其实他今晨听到唐越转诉闻棠的那些话时,心里也很激动澎湃,并且越来越期待自己能被甲持兵,上战场将那些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讨饶被俘。
不过他不是个话多的人,也没再对刘彻多说什么。
……
此时,窳浑县。
时间已经很晚了,明月高悬于天际,屋外夜色正浓,屋内闻棠看书看得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