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盛夏到深秋的诗句有哪些 > 春寒(第2页)

春寒(第2页)

车子最终在校门口的路边缓缓停下。

此刻的校园与寒假时的空旷寂静截然不同,虽然时间尚早,但已有不少穿着同样校服的学生从各个方向涌来,脸上大多带着相似的、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神情,像是一条条即将汇入激流的小溪。

苏北清解开安全带,率先下车,绕到后座。

他拉开车门,没有急着叫顾淮南,而是先伸手替他理了理睡歪的衣领,又仔细检查了一下他书包的拉链是否完全拉好,每一个动作都极其自然,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性关照。

然后他才轻轻拍了拍顾淮南的脸颊:“到了,精神点。”

顾淮南揉着眼睛钻出车子,冷风一激,顿时清醒了大半,原地蹦跳了两下。

苏北清的目光转向沈知时,在他略显单薄的校服外套上停留了一瞬:“进去吧,教室里应该暖和。周末放学别乱跑,给我打电话,我来接你们。”他的声音依旧平淡,但最后那句“别太累”,却清晰地落入了沈知时耳中。

宿舍的行李,昨天就已经送过来,一中的高三生向来是有特权的,走读和住宿可以并行,每天晚上七点前确认就行,宿管和门卫系统是连接的。宿舍门口的电子屏也会给宿管阿姨提醒。

沈知时点点头,看着苏北清回到驾驶座,黑色的SUV平稳地汇入清晨的车流,渐渐消失在街角。

他站在原地,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那气息锐利如刀,直冲肺腑,带来一阵凛冽的清醒,却也吹散了车内残存的最后一丝暖意。

顾淮南已经迅速恢复了活力,猛地勾住沈知时的肩膀,几乎把半个身子都压在他身上,故作豪迈地喊道:“走吧,学霸!新的征途开始了!是刀山是火海,兄弟陪你一起闯!”他的语气努力装得轻松,但沈知时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勾住自己肩膀的手臂,正传来一丝不易察觉的、细微的颤抖——看来对即将公布的成绩,他是真的害怕。

沈知时没说什么,只是任由他勾着,两人一同踏入了久违的校园大门。脚步,却不自觉地同时放慢了。

风,不再是冬日里那种狂啸咆哮的猛兽,却化作了更阴险狡黠的细针,贴着地面盘旋飞舞,无孔不入地钻进并不严实的衣领袖口,带来一阵阵细密而刺骨的冷意,缠绕不去。

行道树光秃的枝桠在风中无声地颤抖,像无数嶙峋的、伸向天空求救的手骨。地上还残留着零星未曾化尽的顽固冰碴,在灰暗压抑的天色下,反射出微弱却冷硬的光。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奇特而熟悉的味道——浓烈刺鼻的油墨味(来自无数刚拆封的新试卷和复习资料)混合着廉价消毒水的气息(开学前全校大扫除留下的遗迹),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属于初春泥土深处尚未苏醒的、冰冷潮湿的土腥气。

这味道,像一只无形而冰冷的手,骤然攫住了沈知时的心脏,将那些寒假里残留的、关于懒散睡眠、无聊游戏和窗外偶尔暖阳的稀薄松弛感,毫不留情地捏碎、抽离,扔回遥远的过去。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校门口那巨大无比的红色横幅牢牢钉住。

崭新的绸布,仿佛吸饱了血,上面是刺目无比的白色大字:“奋战百日,青春无悔;决胜高考,梦想启航!”

每一个字都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带着滚烫的温度和不容置疑的重量,狠狠地烫在他的视网膜上,留下灼热的印记。

横幅在料峭寒风中猎猎作响,声音单调而急促,仿佛一面无情催征的战鼓,沉重地敲打在每一个步入这座“战场”的学生心头。

一种近乎窒息的沉重感,混杂着被骤然点醒、无处可逃的紧迫感,沉甸甸地、实质般地压了下来,落在肩膀上,几乎让人直不起腰。

“哇哦,要不要这么夸张……”顾淮南吹了声口哨,试图用玩世不恭的语气来掩饰内心的紧张,声音却干巴巴的,“这才开学第一天啊,就这么搞心态?”

沈知时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又一次拉高了围巾,将下半张脸更深地埋进柔软的羊毛织物里,仿佛这样就能构筑起一道脆弱的屏障,抵挡住那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无形压力。

教学楼灯火通明,每一扇窗户都像一只只熬得通红、却不肯闭合的眼睛,在灰蒙蒙的、死气沉沉的晨色里固执地燃烧着。与外面世界的冰冷灰暗形成了鲜明而残酷的对比,那过度的人工光亮非但不能带来丝毫暖意,反而更衬出一种被束缚、被驱赶、被凝视的压抑。

两人沿着走了无数次的熟悉路线走向高三教学楼。

走廊里已经能听到一种压抑的、低沉的喧嚣——绝不是欢快的喧闹,而是一种被刻意压低、却又因内心焦灼而无法完全控制的声浪。

像是无数只被困在铁笼里的野兽,在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喘息着,酝酿着无声的恐慌。

教室里的气氛,更是凝重得如同结了一层厚冰的湖面,冰冷,僵滞,令人呼吸困难。

沈知时伸出手,推开了那扇熟悉的、贴着“高三(十一)班”标识的木门。

一股浑浊的、混合着油墨、粉笔灰、消毒水以及几十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的体味的暖流扑面而来,瞬间包裹了他。

这温度并未带来丝毫舒适,反而像一件黏腻的、被强行穿上的湿衣服,裹得人透不过气。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的呼吸又是一窒,胸口发闷。

课桌上早已不再是假期前那种散乱放着个人书本、文具和零食袋的轻松模样,取而代之的,是小山般疯狂堆积的新书、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成套成套的试卷。

白色、黄色、蓝色的封面,无一例外地印着“冲刺”、“必刷”、“真题”、“密卷”、“终极预测”等等字眼,像一块块沉重冰冷的砖头,层层叠叠,几乎要淹没每一张课桌,也仿佛要压垮坐在后面的每一个灵魂。

黑板右侧,一块崭新的、巨大的电子倒计时牌冰冷地悬挂着,上面闪烁着刺眼的、不详的红光。

那是高考倒计时的天数。

鲜红的数字,冰冷、无情、精准,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沙漏悬在教室上空,悬在每一个人头顶,每一秒的跳动和减少都在冷酷地宣告着时间的流逝和那场终极审判的步步逼近。

同学们大多已经落座,罕有人闲聊。

即使有零星的交谈,声音也压得极低,像地下接头。而话题,则像被无形的线强行牵引着,迅速地、不可避免地滑向同一个深渊:“听说了吗?这次一模据说难度会爆炸,去年全省数学平均分才四十几……”

“你寒假报的那个冲刺班怎么样?效果好吗?押题准不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