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盛夏到深秋的诗句有哪些 > 书签(第1页)

书签(第1页)

林叙就坐在这片光晕的边缘。他微低着头,额前细软的黑发垂落,遮住部分光洁的额头。

笔尖在铺开的草稿纸上流畅地划过,发出极轻细、极规律的沙沙声,与窗外渐渐稀疏乏力的蝉鸣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片独属于黄昏的、令人心安的宁静。

暮色四合,西斜的日光如同一匹柔软的金色绸缎,穿过高三教学楼四楼那扇未完全拉拢的窗帘,精准地铺洒在靠窗的课桌上,将木质桌面染成一片温软而澄澈的淡金色,边缘晕开柔和的光晕。

空气中的尘埃在光柱里缓慢地浮沉、旋转,像是被时光浸透的、有了重量的细小精灵,在寂静中演绎着无声的舞蹈。

沈知时就是在这片宁静中走近的。

他的脚步声很轻,落在水磨石地面上,几不可闻。

校服袖口随意地卷至肘间,露出少年清瘦而线条清晰的手腕。

他的目光先是好奇地落在林叙桌角那本只露出一角的灰蓝色图册封面上,继而缓缓移向对方低垂的、被光影勾勒得格外安静的侧脸。

“果然,”他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午后特有的、懒洋洋的笑意,像是无心的自言自语,又像是特意说给身边人听,“最好看的晚霞,总是出现在你没带手机,没法把它拍下来的那个傍晚。”

林叙的笔尖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在纸面上留下一个微小的墨点晕痕。他没有抬头,也没有回应,只是浓密的睫毛轻微地颤动了一下,像受惊的蝶翼。

沈知时似乎早已料到这沉默,并不在意。他自然地伸出手,指尖轻轻点向那本露出半截的书脊,语气随意却带着恰到好处的礼貌:“这本……讲古建筑的?能借我看看吗?”

那是一本《江南古建构造与尺度之美》,封面是素净的灰蓝色,没有任何花哨的图案,只在右下角印着一行纤瘦的银色小字,像是生怕惊动了什么似的,安静而低调地存在着,与它的主人气质莫名契合。

林叙沉默了片刻,空气仿佛凝滞了几秒。他才低声应道,声音轻得像耳语:“……嗯。”

林叙放下笔,俯身从桌肚里取出那本书,动作略显迟缓地递过去。

他的动作很轻,带着一种固有的谨慎,但指尖在接触到书册时,却流露出一些不易察觉的僵硬,仿佛递出的不仅仅是一本书。

沈知时伸手接过,触手是略带粗糙感的布纹质感,书脊处已经有了些许柔软的磨损,边角亦微微泛白,显然是时常被主人翻阅的。

他唇角弯了弯,语气轻松自然,试图化解那点无形的局促:“最近正好在试着画一些徽派民居的草图,总找不到特别靠谱的参考,感觉细节总是差那么点意思。你这本,”他掂了掂手中的书,笑容真诚,“简直是雪中送炭。”

建筑学是要考画图的,沈知时担心自己到时候暑假才学来不及,已经陆陆续续抽时间开始学了。

林叙只又低低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便重新埋首于眼前摊开的数学习题之中,仿佛刚才那短暂而意外的交集,只是夕阳投下的一缕浮光掠影,掠过便散了,不曾留下任何痕迹。

沈知时拿着书回到自己的座位,与林叙相隔不过一条过道。他小心地、几乎是带着某种敬意地翻开那本素雅的图册。

旧书特有的、被时光抚摸过的温润纸张气息扑面而来,并非新书那般尖锐的油墨味,其间还隐隐混杂着一丝极淡极清的铅笔石墨的清冽味道,很好闻。

书页内是大量工整而精准的建筑线稿——复杂的斗拱、精巧的雀替、严谨的屋架、雕花的窗棂……每一笔都克制而准确,显示出绘制者极高的专业素养。

但在某些图纸的边角空白处,偶尔能看到用极细的铅笔留下的批注,字迹清瘦、内敛,条理却异常分明,偶尔还会标注出某个细微的尺寸或结构要点。

沈知时一页页静静地翻过,心中的波澜却渐渐兴起。

他从未想过,身边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似乎只与复杂公式和冰冷定理为伴的少年,竟会对这些沉默矗立了数百年的古老建筑,怀有如此细致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

那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层面的掌握,更近乎一种灵魂上的审美共鸣,一种发自内心的、近乎温柔的注视与痴迷。

就在他翻到约莫三分之一处,一篇详解“斗拱结构与力学之美”的章节时,一张素白的卡纸书签悄然从书页间滑落,轻飘飘地、无声地坠于他的膝上。

沈知时怔了怔,下意识地俯身拾起。

那是一枚手工制作的书签。

卡纸是纯净的素白,约一掌长短,宽度适中。上面用极细的勾线笔触,工整而精准地勾勒出一角飞檐与斗拱的局部。

线条干净利落,没有丝毫冗余,榫与卯的咬合关系清晰严谨,椽子与梁架的排列组合精准得像一首沉默却充满力量的建筑律诗,充满了理性的美感。

它绝非随意涂抹的产物,而是一种极为克制、却充满自信的表达,每一笔落下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认真与热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