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盛夏到深秋的文案 > 雨纹刻度(第2页)

雨纹刻度(第2页)

引擎的低鸣骤然消失,整个世界瞬间被车库的寂静和窗外并未远离的雨声填满。

“到了。”他解开安全带,金属卡扣弹开的轻响在过分安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

“谢谢。”林叙的声音依旧平稳低沉,听不出丝毫波澜,像他头像里那片死寂的海。

他动作利落地解开安全带,推开车门,冷空气瞬间涌入,带走车内积攒的稀薄暖意。

他的动作流畅得没有一丝犹豫或滞留,仿佛多待一秒都是某种难以言明的煎熬。

他甚至没有看沈知时一眼,挺拔的身影已然下车,关上车门。沉闷的关门声隔绝了内外。

他迈开步伐,径直走向电梯厅的方向,步履迅疾而稳定,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决绝,很快便被车库更深处的阴影所吞没,只留下渐行渐远的、清晰却很快消失的脚步声。

沈知时独自靠在驾驶座的椅背里,并没有立刻动作。他望着林叙消失的方向,目光似乎没有焦点。

引擎的余温正在快速散去,车库的凉意一丝丝渗透进车厢,缠绕上皮肤。

窗外,雨水顺着车库出口的斜坡汩汩流入,发出单调的淅沥声。

手机屏幕因为长时间无操作,早已暗了下去,那片墨蓝色的海随之沉入黑暗。他低下头,指尖划过冰冷的屏幕,重新将其点亮。

空白的对话框依然空白,像一个无声的嘲讽,映着他此刻有些茫然的脸。

他到底……在期待什么?期待一次扫码就能瞬间融化经年累月的冰封?期待几句干巴巴的、甚至可能再度触礁的寒暄,就能凿穿那厚重的心墙?

未免太过天真。他扯了扯嘴角,是一个没什么笑意的弧度。

推开车门,冷空气扑面而来,让他精神微微一振。锁好车,走向电梯厅的脚步却不自觉地放慢。电梯金属门上模糊地映出他自己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

接下来的几天,“晨曦计划”项目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开始了高速且不容差错的运转。

项目启动会、各专业组内部协调会、技术路线论证会、数据对接会……会议一个紧挨着一个,日程表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

各种报告、方案、数据表格雪片般飞来,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屏幕和心神。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像一层厚重却无形的铠甲,暂时掩盖了沈知时心底那些更为私人的、细微的波澜。

他强迫自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庞杂的数据整合、监测方案的反复优化论证,以及与地质、气象团队的频繁对接之中。

他用忙碌麻醉着自己那根对某人反应过于敏感的神经,将自己牢牢锚定在“沈工”这个专业角色里。

他和林叙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各种会议上碰面。

会议室里通常灯火通明,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

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各个小组的成员,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纸张翻动声、低语声、主讲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林叙依旧是那个冷静、高效、逻辑严密到令人叹服的林博士。

他在建模组的汇报总是条理清晰,数据翔实,模型构建的思路严谨而富有前瞻性。

面对来自其他组专家的质疑或追问,他的回答总能精准切中要害,简洁有力,展现出极其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气场。

在这样公开的、纯粹的工作场合,他对待沈知时的态度,与对待项目组里其他任何成员并无二致——礼貌,疏离,公事公办。

语气平稳,用词精准,目光交接短暂而克制,不会多停留一秒。

那顿氛围尴尬的午餐,车上那段短暂的、以沉默告终的同行,以及那个被迫添加的微信好友,仿佛都从未发生过,被彻底封存于工作之外的时间缝隙里。

沈知时也极其配合地、几乎是本能地扮演着“沈工”的角色。他会在林叙阐述建模需求时凝神倾听,认真记录要点。

在涉及监测数据支撑时,提出专业且富有建设性的见解;甚至在跨组讨论陷入技术细节争论时,他们两人还能就某些具体问题,进行高效而纯粹理性的探讨与磨合。

表面看来,他们是配合默契、目标一致、为共同项目努力的合作伙伴。

专业,冷静,毫无芥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