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铺设的羊毛地毯,是低调的灰色几何纹样,脚感柔软厚实,立刻成为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乐中心区域。
空间里没有多余的装饰品,仅在旁边的边柜上,摆放着一两件造型抽象、材质独特的艺术摆件,恰到好处地彰显出主人不俗的格调与审美。
地暖系统无声地运行着,散发着恰到好处的、令人慵懒的温暖,驱散了所有从室外带来的寒气。
空气中弥漫着极淡的、令人安心的气息——来自高级实木家具的清漆味、优质布艺的天然纤维味,混合着那株绿植散发的清新,共同构成了这个空间宁静、宽敞、舒适的主旋律。
厨房是周知微重点打量的区域。
采用顶级品牌的全套嵌入式厨电——冰箱、蒸烤箱、洗碗机等全部隐藏在设计简洁的橱柜门板之后,视觉上极度整洁。
操作台面是整块深色哑光岩板,耐磨耐刮,低调奢华。水槽和龙头是线条极简的德国工艺,闪烁着冷冽而精准的光芒。
定制橱柜是哑光烤漆门板,与客厅背景墙呼应,储物空间充足且全部隐藏于无形。中岛台兼具操作与简餐功能,配有几把设计感十足的黑色金属高脚吧凳。
餐厅区域,一张可伸缩的深色实木餐桌(与客厅茶几显然是同系列设计)沉稳大气,搭配着几把符合人体工学的皮质餐椅。
上方悬挂着一盏造型独特的艺术吊灯,光线温馨柔和。
餐边柜上,已经摆开了周雅茹从城南老店买的糕点,旁边是沈知时常用的全自动咖啡机和一套看起来价格不菲的骨瓷杯具。
而书房——周知微后来才仔细查看的地方——则无疑是这个家里,最能体现沈知时特质,也是最终发现那个"秘密"的关键场所。
一面墙是顶天立地的定制书柜,由色泽沉稳、木纹优美的深色胡桃木打造,开放式与封闭式格间结合,错落有致。
开放格里,整齐又带点随性地摆放着沈知时的专业书籍(《遥感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一些看起来极具设计感的建筑模型(大概是课程作业或他的爱好)以及少量的艺术、设计类书籍。
而书柜最顶层、最中心、原本显然是用来展示最重要藏品的那个格间——此刻,却空空荡荡。
那里过于干净,与其他略显拥挤的格间形成鲜明对比,像一个缺失的门牙,显出一种突兀而刺眼的空白。
周知微后来才意识到,那里原本供奉着的,就是那座如今盛放在纸盒里的"太和殿"。
宽大厚重的胡桃木书桌,桌面上除了那盏造型别致的护眼台灯、超薄笔记本电脑和一个简单的黑色笔筒,还放着一个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显然是沈知时复习困顿中随手留下的。
书桌的一角,堆着几本摊开的遥感专业书和写满潦草公式、推演过程的草稿纸,无声地诉说着主人期末周的焦灼与忙碌。
那把符合人体工学的黑色办公椅,看起来价格不菲,能很好地支撑长时间伏案的疲惫。
书桌正对着窗户,外面是安静的小区夜景,零星灯火,能让人在思考的间隙放松心神。
这里比客厅更显沉静和理性,空气中有淡淡的旧书纸张的墨香和新木料的气息。
良好的隔音将客厅可能存在的喧嚣彻底隔绝在外,是一个非常适合专注学习和深度思考的理想空间。
而此刻,那个装着太和殿模型残骸的硬纸盒,正像一个沉默的、未经处理的伤口,安静地、突兀地,躺在这张宽大书桌的中央位置。
此刻,刚刚安顿下来的周知微,看着这窗明几净、处处凝聚着父母深沉关爱与长远智慧的小天地,只觉得一路的奔波疲惫都被悄然抚平,心底格外安心与踏实。
这不仅是一个住所,更是父母为弟弟精心打造的、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去追逐青春与理想的坚实后盾和温暖壳巢。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利落地忙碌起来:将带来的腊味、特产等分门别类,妥善放进那双开门大冰箱的保鲜层。
把带来的独立包装的点心零食放在餐桌上的点心盒旁边;从洗衣机里找出全新的、质感柔软的高级床品,仔细地给孩子们铺好次卧的床。
地暖早已开启,屋内温暖如春,穿着单衣即可。
她又用那台嵌入式咖啡机给自己煮了杯香气浓郁的热美式,靠在中岛台边慢慢啜饮,驱散最后的疲惫。
看着小宇和婷婷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在柔软厚实的地毯上兴奋地打滚,研究着舅舅的"宝藏",周知微彻底放松下来,拿起手机,给远方的父母和仍在图书馆奋战的弟弟都发了报平安的消息。
窗外的城市霓虹闪烁,车流如织,勾勒出繁华都市的冰冷轮廓。
而在这个精致、舒适、充满安全感的港湾里,温暖的灯火已然亮起,炊烟袅袅,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暖意。
。。。。。。
夜色渐浓,如墨汁彻底浸透了天空。
寒风愈发凛冽,裹挟着长江水汽化成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冰冷湿雾,像无数枚细密冰冷的针,无孔不入地扎在行人裸露的皮肤上,带来刺痛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