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盛夏到深秋再到寒冬 > 冰层下的微光(第2页)

冰层下的微光(第2页)

“知时,你今天状态不太对啊?”同组的祁阳结束一个漫长的越洋电话会议,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走过来,关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眉头微蹙,带着毫不掩饰的真诚担忧。

“脸色看着有点苍白,眼神也发直。是不是项目压力太大了?这才刚启动没多久,万里长征才第一步,别一开始就把自己绷得太紧,弦绷紧了容易断,该休息的时候还得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祁阳的语气里带着长辈般的关怀。

沈知时这才勉强从混乱如麻的思绪中抽离出一丝清明,扯动嘴角,试图回以一个让人放心的笑容,然而那笑容极其短暂而僵硬,如同昙花一现,迅速凋零在嘴角。

他摇了摇头,声音干涩得连自己都觉得陌生,仿佛声带许久未曾润滑:“没事,祁哥。

可能昨晚……赶一份报告,没睡太踏实,有点走神。”他含糊地解释着,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心底那片看似平静、只为科研汹涌的专业湖面之下,正因为那个名字的再次、而且是正式地投入,而在经历着怎样一场翻天覆地、足以重塑认知的海啸。

林叙的存在,像一块巨大而无形的陨石,精准地投入他生活的深潭,激起的汹涌涟漪与深层暗流,远未到平息之时,反而随着这纸官方任命,被赋予了更持久、更无法回避的力量。

联合技术讨论会终于在午后略显慵懒的钟声中落下帷幕。

阳光挣扎着穿透厚重的云层,在会议室光洁的地板上投下几块有气无力的、惨淡的光斑。

持续数小时的高强度脑力碰撞与细节争论,几乎榨干了会议室里最后一丝轻松的空气,连漂浮的尘埃似乎都带着疲惫的重量。

与会者的脸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倦意,有人用力揉着发胀刺痛的眉心,有人向后深深靠在椅背上,伸展着僵直酸痛的腰背,试图驱散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带来的不适。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咖啡因、打印墨粉和人体温度的复杂气味。

人群开始陆续起身,椅子腿与光洁的地板摩擦,发出此起彼伏的、略显刺耳的“嘎吱”声,打破了会议结束时短暂的寂静。

会议室的门被拉开,走廊里喧闹的人声、杂沓的脚步声以及远处茶水间飘来的、带着虚假甜腻的咖啡香气一股脑地涌了进来,瞬间冲淡了之前的封闭与凝滞,却也带来了另一种令人心烦意乱的嘈杂。

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有的低声交换着联系方式,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细语商量着后续某个具体技术点的对接流程;有的互相拍着肩膀,约着下午继续啃某个难搞的子模块细节,语气里带着同行之间的理解与共勉。

还有人干脆直接坐在走廊窗边的矮凳上,一边漫无目的地划拉着手机屏幕,一边热烈讨论着晚上该去哪家馆子聚餐,好好犒劳一下被严重透支的精力与胃囊,试图用美食唤回一些生活的实感。

项目办陈工满面春风,笑容热情得几乎能融化冰雪,他大步迎向正在讲台边细致收拾讲稿和设备的林叙,伸出手,力度十足地握了握:“林博士,今天的汇报真是太精彩了!深入浅出,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您这模型构建的思路和对古建筑结构病害机理的深刻洞察,简直是给我们整个项目组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溢美之词如同开了闸的洪水,滔滔不绝。

林叙脸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礼貌而疏离的微笑,与陈工短暂地、一触即分地握了握手,声音平稳得如同经过精密调校的仪器,听不出太多被赞誉后的波澜:“陈工您过奖了,只是完成一些基础性的框架搭建和前期分析工作。后续模型的深度优化、验证以及与各监测数据的深度融合,更需要各团队之间的紧密配合与无私支持。”

他动作利落却又不失条理地将笔记本电脑、激光笔和一些散落的纸质参考资料,分门别类地收进那个线条简洁、边角处皮质已微微磨损却依旧打理得整洁非常的黑色公文包。

然后,他婉拒了陈工趁热打铁、共进午餐以“加深交流”的邀请,理由充分且无懈可击:“谢谢陈工好意,不过手头还有些关键的文献资料需要紧急整理归档,下午建模组内部也还有个短会需要提前准备一下议程。”

他的目光看似不经意地、极其快速地扫过沈知时刚才坐过的、靠近前方左侧的位置,那里此刻已经空了,只留下一把被规整地推回桌下的椅子,仿佛从未有人停留。

一丝难以察觉的、与周围略显松懈氛围格格不入的紧绷感,似乎还隐约残留在他的肩颈线条处,像一根无形中依旧绷紧的弦。

沈知时其实并没有走远。

他抱着自己的平板电脑和厚厚的皮质笔记本,倚靠在走廊尽头靠近安全出口的一小片相对独立的阴影里。

这里远离了主要的人流和喧嚣,光线略显昏暗,只有墙壁上紧急出口的绿色指示牌散发着幽幽的、冰冷的光。

然而,沈知时却仿佛置身于一个透明的、隔绝一切声浪的玻璃气泡之中,外界的喧嚣与嘈杂被有效地过滤、推远,变得模糊而不真切。

他的目光穿透稀疏疏疏、往来走动的人群,紧紧地、执着地锁着那个仍在会议室角落忙碌的身影——林叙正背对着门口喧闹的人群,微微低着头,露出线条清晰而冷峻的侧脸轮廓,专注地收拾着散落在桌面上的大幅图纸、打印出来的数据图表和各种手写批注的文件资料。

他的动作依旧保持着那种固有的、近乎苛刻的利落和秩序感,仿佛某种刻入骨髓的习惯:修长而指节分明的手指,带着一种冷静的力量,将每一张纸的边缘细致地对齐,抚平微小的卷曲,然后用回形针或不同颜色的夹子精准地固定,再依据类别和重要性,分门别类、按严格的顺序放入不同的文件夹或活页夹中。

每一个步骤都精准、高效得像一段预设好的精密程序,透着一股深刻入骨髓的、不容打扰的冷静与克制。

但沈知时看得更细,更深入,仿佛在解读一篇充满隐晦密码的文本。

他敏锐地捕捉到,林叙的指尖在拿起一份边缘似乎因为反复翻阅、激烈讨论而有些毛糙卷曲的厚重技术报告时,几不可察地、极其轻微地颤抖了一下,虽然那颤抖细微得如同秋叶坠落,却未能逃过沈知时专注的凝视。

紧接着,当他试图将一个看起来相当厚重、装订结实的硬壳文件夹,塞进那个已经显得有些鼓鼓囊囊的公文包侧袋时,文件夹光滑的、覆着薄膜的封皮一角意外地滑脱,失去了控制,差点直接掉落在地,发出令人心惊的声响。

被他反应极其迅速地、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用掌心死死地按住,按压在冰凉的桌面上。

那按压的力道之大,使得他手背的青色血管微微凸起,指关节都因用力而微微泛起了缺乏血色的冷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