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到傍晚才渐渐减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众人连忙去检查屋顶和药材,发现库房的屋顶仍有少量漏水,但药材都被塑料布保护得完好无损;前堂则没有漏雨,只是墙角略显潮湿。
“幸好咱们提前做了准备,否则损失就大了。”苏景松了口气,坐在椅子上,疲惫地揉了揉肩膀,“这屋顶必须尽快修缮,否则下次再遇暴雨,后果不堪设想。明天我就去城里请工匠,顺便买些新的瓦片和木梁,彻底把屋顶修好。”
林薇轻轻点头,问道:“师父,修缮屋顶的费用应该不少吧?咱们医馆的积蓄足够吗?”
苏景沉吟片刻,缓缓答道:“应该没问题。之前咱们通过义诊得到了百姓的慷慨捐赠,再加上医馆的日常收入,只要我们省着点用,承担修缮费用应该不成问题。如果真的不够,我还可以去城里找老朋友们借一些,等医馆收入增加后再归还。”
张婶笑着接过话茬:“修缮屋顶确实是件大事,钱不够咱们再想办法解决。我可以多做一些咸菜和馒头,尽量节省伙食开销;春桃和林姑娘也可以多采些野生草药,这样就能减少药材采购的费用。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把屋顶修好。”
春桃也满怀信心地说道:“没错!我明天就去青龙山采草药,争取多采些蒲公英和金银花,这些都是常用的草药,能帮咱们省下不少钱。”
看着大家坚定的眼神,林薇心中涌动着温暖。尽管遭遇了暴雨和屋顶漏雨的危机,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让她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明白,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幕降临,雨已停歇,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的清新气息。众人简单用过晚饭后,又去库房和前堂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一切无恙后,才各自回房休息。林薇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心中却在思索着修缮屋顶的方案——她想到现代的防水技术,或许可以在修缮时,在瓦片下方铺设一层塑料布,以增强防水效果,这样今后就不必再担心漏雨问题了。
第二天一早,苏景便前往城里请工匠。林薇和春桃则背着药篮,前往青龙山采草药。雨后的青龙山空气格外清新,山林间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许多野生草药都冒出了新芽,长势旺盛。两人一边采摘草药,一边闲聊着。
“林薇姐,等屋顶修好了,咱们医馆就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以后就算遇到再大的暴雨,咱们也能安心看病了。”春桃兴奋地说道,手中不停地采摘着蒲公英。
林薇笑着点头:“是啊!不仅要修屋顶,咱们还可以把库房的木梁也换成新的,再在库房里搭建防潮的架子,这样药材就能储存得更久,也不容易受潮发霉。”
两人采了满满一篮草药,回到医馆时,苏景已经带着工匠回来了。工匠们正在检查屋顶的破损情况,苏景则在一旁和工匠头讨论修缮方案。林薇走上前,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苏景和工匠头:“我觉得可以在瓦片下方铺一层防水的塑料布,这样能增强防水效果,以后就算有瓦片开裂,雨水也不会漏进库房。”
工匠头惊讶地看着林薇:“姑娘所说的塑料布究竟是什么?我从未听闻过还能防水的布料。”
林薇迅速从库房取出一块塑料布,递给工匠头:“您瞧,就是这种布。它不惧水浸,铺在瓦片下方,能有效阻挡雨水渗漏。”
工匠头接过塑料布,仔细端详一番,随后将其放入水中,果然毫不吸水。他惊叹道:“这物件真是神奇!有了它,修缮后的屋顶定不会再漏雨了。姑娘真是聪慧,竟能想出如此妙计。”
苏景也笑着附和道:“林薇的这个提议甚好,我们就按此方案进行修缮。不仅要铺设塑料布,还需将朽坏的木梁全部更换为新梁,以确保屋顶的稳固。”
接下来的几天,工匠们着手修缮屋顶。林薇和春桃则忙碌于采草药和照料病患,张婶则负责为工匠们准备饭菜。尽管医馆内一片繁忙,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因为大家都知道,待屋顶修缮完毕,仁心堂将变得更加稳固,能更好地服务于百姓。
五天后,屋顶修缮工作圆满完成。新的木梁支撑着整齐排列的青瓦,瓦片下方铺设了塑料布,显得既坚固又美观。工匠头站在屋顶上,大声宣告:“苏大夫,您尽管放心,这屋顶即便再遇暴雨,也绝不会再漏雨!”
苏景和林薇等人抬头望向焕然一新的屋顶,心中满是欣慰。春桃兴奋地说:“太好了!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我们还可以在屋顶上种植些花草,这样医馆会更添几分美丽!”
林薇微笑着点头赞同:“好啊!我们可以种些薄荷和艾草,薄荷能驱蚊,艾草能驱寒,夏天还能用来煮水喝,真是好处多多。”
众人围绕着新修缮的屋顶,满怀憧憬地畅谈医馆的未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林薇深知,尽管修缮屋顶只是仁心堂发展历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但它却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使仁心堂的基础更加坚实。展望未来,仁心堂无疑将面临各种挑战,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秉持“医者仁心”的初心,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让仁心堂在长安城的沃土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更多百姓带去健康与希望。